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手术切缘有了分子标签
中山大学曾木圣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携手合作,对食管癌早期病变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这一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基因组特征及其与肿瘤演化的关系,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通过对来自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非典型增生与浸润癌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绘制了食管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的突变图谱。这一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食管鳞癌的演化过程,还为我们提供了食管鳞癌的早期分子标签。这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切缘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广东省,其发病率居高不下。食管鳞癌的发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其中食管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被认为是其癌前病变。目前对于非典型增生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其基因组特征及其与食管鳞癌之间的克隆演化关系知之甚少。
此次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是T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以及3号染色体长臂的扩增在食管鳞癌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食管鳞癌发生的重要驱动事件。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还发现非癌病人的非典型增生样本在基因组层面仍处于病变早期阶段,而来自食管癌病人的非典型增生样本则多数已经发生了TP53基因的“二次打击”事件。这意味着TP53基因的失活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关键事件。
这一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确定食管癌手术切缘的重要依据。在胃镜筛查中,若发现不典型增生患者具有TP53失活或3号染色体长臂扩增的分子事件,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对于这些患者,除了传统的随访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以阻止病变的进展。这一发现为食管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这一研究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食管鳞癌的演化过程、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在未来找到更有效的食管癌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通过早期分子事件的检测,我们能够精准地识别出那些处于高危状态、可能发展为癌症的不典型增生,进而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段,有效预防疾病的发展。这一前沿研究为食管鳞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曾木圣教授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白凡研究员共同引领了这项研究。在他们的引领下,研究团队中的佼佼者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其中,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博士生陈西茜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钟茜副教授等人表现出色,为这一领域的进步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和北京市科委的经费支持。青年千人计划的经费支持更是为这支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预防和治疗食管鳞癌的思路,更为其他类型的癌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的医学发展中,我们有望通过更加精准的早期检测和干预手段,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持续关注并报道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健康资讯。内容合作请联系:。(注:,违者必究。)
乳腺癌
- 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手术切缘有了分子标签
- 长期用胰岛素容易患乳癌 胰岛素怎样保存
- 胰腺癌怎么治疗 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
- 多吃花生 远离结肠癌的魔爪
- 盘点引发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 鼻咽癌出现后遗症怎么办 偏方可调理术后症状
- 肺癌晚期如何治疗 肺癌晚期偏方有哪些
- 如何正确认识胃癌 胃癌常见6大治疗误区
- 肺癌放疗吃什么好 推荐肺癌的食疗方
- 芒果可以预防乳腺癌 小心抑郁熬夜导致乳腺癌
- 长期鼻塞警惕鼻咽癌 鼻咽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 肺部太脏易致癌 清肺防癌多吃黄绿色果蔬
- 晚期癌症患者的饮食调整建议 如何调整饮食应对癌中之王
- 女性患乳腺癌四大诱因 专家支招如何自检乳腺癌
- 甲状腺癌和碘有何关系 防甲状腺癌从儿童开始
- 乳腺癌术前化疗好 还是术后化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