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超标肝癌风险加倍 肝癌早期筛查有哪些
关于脂肪肝:上海与广州的警钟长鸣
最新调查显示,脂肪肝这一曾经的“富贵病”,在上海和广州两大都市的发病率已逾两成。不容忽视的是,脂肪肝不再仅仅是良性病变的代表,它亦可能与病毒性肝炎一同,悄然成为肝癌的幕后黑手。
脂肪肝大致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别,当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尤为普遍。临床随访揭示,约莫有15%~2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长达的十年至二十年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数据更显示,这一比例最高可攀升至37.5%,而在此基础上,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能进一步罹患肝癌。体重与肝内脂肪的堆积成正比,肥胖人士中有半数可能患有轻度脂肪肝,而重度肥胖者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1%~80%。研究指出,肥胖者罹患肝癌的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4倍。控制体重成为了预防脂肪肝和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所在。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性脂肪肝呢?首要之策在于严格控制体重。大多数轻度脂肪肝在排除致病因素后,病情均有显著好转。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节制摄入,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动物脂肪的消费,尤其要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规律饮食、避免过快过饱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脂类代谢。少喝含糖饮料和酒精,以蔬菜如黄瓜、番茄等替代部分水果,并在餐前或两餐间适量食用。在运动方面,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每天的快走、慢跑、游泳等,都能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
单一的B超检查在肝癌的早期筛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家指出,肝癌的诊断应综合多种方法。B超检查虽常用,但对于大肝癌和超大肝癌的识别存在误区,其穿透力有限、视窗小、分辨率低,易导致误诊。甲胎蛋白(AFP)检查虽然能在肝癌症状出现前8个月呈现阳性,但也有假阴性的可能。单纯的血清甲胎蛋白值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肝癌筛查呢?医生推荐采用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的方法,其准确率高达90%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此组合检查。而对于健康人群,则可以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而高度怀疑肝癌的情况下,肝组织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具有创伤性,应在正规医院进行。
脂肪肝和肝癌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科学的预防和筛查方法是我们抵抗疾病的最佳武器。让我们行动起来,守护自己的肝脏健康!肝癌筛查的关键手段有哪些?深入了解诊断过程
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对于治疗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肝癌筛查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1、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AFP)检测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手段之一。在诊断肝癌、评估治疗效果、预测预后以及预防复发方面,AFP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与B超、CT等检查相结合,共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当AFP浓度超过200ug/L,并且持续升高超过两个月,排除了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干扰因素后,即可确诊为肝癌。
2、影像学检查:
肝癌的筛查还包括一系列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腹部肝胆B超、CT及磁共振(MRI)等。其中,B超因其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成为诊断早期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B超能够发现直径仅约2厘米的微小病变,并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还能观察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是否有癌栓形成等情况。CT和MRI也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针对肝癌的筛查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进行肝癌筛查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限酒、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好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