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腺瘤病因是什么
胸腺瘤的治疗核心在于手术切除,无论良恶性皆如此。对于未能彻底切除或无法切除的胸腺瘤,我们则采取放射治疗。相对而言,化疗对胸腺瘤的影响甚微。
手术切除率与肿瘤的大小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一般而言,肿瘤越大,切除率越低,这似乎与许多外科领域的经验相吻合。但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的大小并非手术可切除的唯一指标。有些巨大的肿瘤可以被成功切除,而较小的肿瘤却可能因为侵犯了周围的重要结构,特别是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和主动脉,而无法被完全移除。当肿瘤与这些血管紧密相联,甚至呈冻结状态时,即使是中等大小的肿瘤,也可能无法完整切除。
对于恶性胸腺瘤,即使肉眼观察下已经切除干净,其瘤床仍需完成治疗。对于手术中发现有残余瘤组织或未能完全切除的情况,我们需要加大放疗的剂量,通常为60Gy。有观点认为,部分良性胸腺瘤也存在复发的风险,因此建议对这些病例进行预防性的照射,剂量为30~40Gy。胸腺瘤的放疗效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由于各地报告的结果差异较大,难以做出全面评价。
那么,胸腺瘤究竟是由何原因引发的呢?
胸腺瘤的发病原因主要归结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异常。这类肿瘤占胸腺肿瘤的95%,在纵隔肿瘤中排名靠前。尽管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表现为良性,但部分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侵袭性,属于恶性胸腺瘤。还有一小部分胸腺瘤被归类为胸腺癌,它们在组织细胞学上具有典型的恶性特征。
在发病机制方面,胸腺瘤多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的包膜,这使得即使瘤体较大,也能容易地完整切除。有30%~60%的胸腺瘤会呈现浸润性生长,直接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纵隔胸膜、心包、肺、大血管及神经。它们还可能通过颈部延伸侵及甲状腺,甚至通过主动脉裂孔播散到膈下的肝、肾及腹腔血管周围。虽然胸腺瘤的淋巴道转移相对较少,但仍有特定的淋巴结可能受到波及。血行转移则更为罕见,但某些特定的靶器官和组织仍有可能被影响。
在病理特征上,所有的胸腺瘤都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而绝大多数胸腺瘤则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混合体。
这一疾病既神秘又复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积极治疗,并持续探索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