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观点 癌症的新时代

癌症治疗 2025-08-09 14:07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癌症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绝症"观念逐渐被"慢性病"管理理念所取代。将系统阐述癌症防治的观点和突破性进展,包括治疗模式的转变、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新型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预防筛查的策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癌症治疗已进入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时代,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癌症防治正迎来充满希望的新纪元。

癌症慢病化:治疗理念的根本转变

当代医学对癌症认知正经历革命性变化从"不治之症"到"可控制的慢性病"。这一观念转变源于治疗手段的进步使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许多癌症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与高血压、糖尿病相似的长期生存。研究表明,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多学科协作治疗也能转变为慢性疾病状态,患者活过1年、2年甚至3年已成为常见现象。

慢病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医患双方观念的转变。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设定合理预期。当疾病进展时,因前期沟通充分,患者不易恐慌,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耐药机制并切换新的靶向治疗,重新控制病情。这种管理模式与高血压、糖尿病的长期控制极为相似。

癌症慢病化得以实现主要依赖三大支柱:首先是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如低剂量CT可检出微小肺部结节,通过影像科和胸外科会诊实现早诊早治,大幅提高治愈率;其次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手段的临床应用显著延长生存期;最后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整合内科、外科、放疗科、营养科、心理科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管理。

多学科协作:癌症治疗的新标准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已成为现代癌症治疗的核心策略,打破了传统单一科室治疗的局限。这种模式通过整合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心理科、微创介入科等多领域专家智慧,为每位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MDT特别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价值,使原本预后极差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可能。

MDT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综合各学科进展,避免单一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二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实现真正个体化治疗;三是通过定期评估及时调整策略,动态应对病情变化。以肺癌为例,MDT讨论可决定患者最适合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组合方案,大幅提高治疗精准度。

围手术期治疗是MDT发挥重要作用的新领域。研究显示,对于EGFR或ALK阴性的IB-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如纳武利尤单抗+化疗)比单纯化疗提高10%的5年生存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和ctDNA完全清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5%,这类患者可能无需术后辅助治疗。

治疗手段的革命性突破

癌症治疗领域近年来涌现出多种革命性手段,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这些创新疗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靶向治疗:被称为"生物导弹",通过检测肿瘤基因突变,针对特定突变位点使用靶向药物精准杀灭癌细胞。例如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增加手术切除可能性。对于耐药后出现MET扩增的患者,赛沃替尼+奥希替尼的双靶方案比化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包括PD-1/PD-L1抑制剂、LAG-3抑制剂等。免疫治疗不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而是解除免疫系统的"刹车",使其重新识别和消灭癌细胞。pdualag(LAG-3抑制剂)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10.12个月。贝莫苏拜+安罗替尼的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方案对PD-L1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中位PFS达11个月。

抗体偶联药物(ADC):这类新型药物将靶向药与细胞物通过连接子结合,实现精准递送。如针对EGFR突变耐药患者的卢康沙安珠单抗比多西他赛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6.9个月vs2.8个月),12个月生存率提高至72.8%。ADC联合免疫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达11.2个月。

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使其精准识别癌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缓解率超80%,部分患者无癌生存超12年。2024年获批的TIL疗法利菲拉舍在黑色素瘤中使31.4%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纳米技术进一步提升了CAR-T细胞治疗效果,为实体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癌症预防与早筛的进展

癌症防治的前沿已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和早期筛查,形成"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管理。预防方面,保持心情愉快、控制体重、远离烟酒、充足睡眠、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在感染相关癌症预防中,HPV疫苗接种成就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90-70-90"目标:到2030年,90%女孩15岁前接种HPV疫苗,70%女性接受筛查,90%确诊患者获规范治疗。中国积极响应,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战略,2025年1月发布7部宫颈癌防控指南共识,推动消除宫颈癌进程。值得注意的是,HPV感染不分性别,男性接种既能保护自身,也能通过群体免疫保护女性,实现"男女共防"。

早期筛查技术不断进步,如低剂量CT筛查肺癌、液体活检技术等。中国《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方案强调控制危险因素,促进HPV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加强癌症早诊早治能力建设。

癌症患者全程管理与支持护理

现代癌症治疗强调"全人、全身、全程、全息"的整合医学理念,关注患者生活质量而不仅是生存期。NCCN指南近年大幅增加对生活品质和支持护理的关注,发布《患者指南:姑息治疗》《疲劳与癌症》等资源,帮助患者应对症状和情感挑战。

癌症患者管理需平衡抗肿瘤治疗与姑息支持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和预期寿命评估治疗获益,决策采用治愈性或姑息性方案。支持治疗贯穿始终,包括症状控制、心理支持、营养干预等,让患者有尊严地面对疾病。

指南如《2024版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体现整合医学思路,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全环节,强调MDT向整合医学(HIM)转变,实现"研究证据、医生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统一。胆囊癌指南同样强调多学科联合诊治的重要性,并细化随访策略。

癌症患者死亡原因多样,包括肿瘤本身导致的恶病质和多器官衰竭、并发症(出血、感染、血栓等)以及治疗相关因素(手术风险、放化疗副作用等)。这凸显了全程管理和支持护理的必要性,也是癌症慢病化管理的核心挑战。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癌症治疗取得长足进步,仍面临诸多挑战。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发现即使没有基因突变,某些蛋白质异常也可能引发癌症;感觉神经会助长癌细胞扩散,而现有抗呕吐药物可能阻断此过程,这些发现为治疗提供新靶点。

临床实践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克服耐药性,如针对EGFR靶向耐药开发的新策略;二是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创新疗法可及性;三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广MDT模式;四是加强患者教育,促进医患共同决策。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中国癌症防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到2030年,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将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实现发病率、死亡率趋势遏制和生存率提高的目标。癌症防治正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新时代,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癌症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