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目前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已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1. PD-1/PD-L1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国内已上市用于肺癌治疗
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国内可获得的免疫治疗药物
阿特珠单抗和德瓦鲁单抗:全球已上市,未来可能在中国获批
斯鲁利单抗:我国新型抗癌药,通过阻断PD-1和PDL-1通路发挥作用
依沃西单抗:中国研发的免疫治疗2.0时代产品,疗效数据显著优于K药
2. 国产PD-1抑制剂:
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已在国内上市,正在积极进行肺癌相关临床试验
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与疗法
1. 双特异性抗体:
PM8002:PD-L1/TGF-β双抗,针对微卫星稳定(MSS)型泛实体瘤,联合化疗疾病控制率达58%
2. 抗体偶联药物(ADC):
MRG004A:组织因子(TF)靶向ADC,针对TF高表达晚期实体瘤
泽尼达妥单抗:针对HER2高表达胆道癌,客观缓解率达41.3%
3. 细胞治疗:
CT041:全球首个靶向Claudin18.2的CAR-T疗法,胃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6.8个月
4. 癌症治疗疫苗:
PGV001个性化癌症疫苗:50%的患者活过5年,25%患者体内无病灶
免疫治疗的辅助药物
1. 中药辅助治疗:
黄芪:补气生血,改善化疗后不适症状
半枝莲:识别癌细胞特征并切断其营养供应
灵芝:提高免疫力,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
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管理
虽然免疫治疗副作用总体较化疗轻,但仍需注意:
最常见:皮肤黏膜反应(皮疹、瘙痒)、胃肠道症状(腹泻)
较严重但罕见:间质性肺炎、肝炎、心肌炎等
内分泌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血糖变化等
CAR-T治疗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短期副作用
大多数副作用(约90%)为轻度,通过早期发现和处理可有效控制。与传统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优势明显。
未来发展方向
免疫治疗领域仍在快速发展,主要趋势包括:
从静脉给药向口服剂型转变,提高治疗便利性
更多"不限癌种"的靶向治疗选择
联合治疗方案优化,如免疫治疗与中药结合
中国自主研发药物走向国际市场
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具体用药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随着科技进步,更多高效低毒的免疫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将进一步提升癌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