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是针对激素受体阳性(ER/PR阳性)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抑制或调节雌激素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以下是关键信息
一、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1. 抗雌激素药物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阻断雌激素与癌细胞结合,适用于绝经前/后患者。绝经前患者常需联合卵巢抑制剂(如戈舍瑞林)。
氟维司群:雌激素受体下调剂,直接降解受体,多用于晚期乳腺癌。
2. 芳香化酶抑制剂(AI)
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抑制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仅适用于绝经后患者。肝毒性较低的可选来曲唑,骨质疏松患者优先考虑依西美坦。
3. 其他药物
CDK4/6抑制剂:新型靶向药,联合内分泌治疗提高疗效。
卵巢功能抑制剂:如亮丙瑞林,用于绝经前高危患者。
二、治疗选择依据
1. 绝经状态
绝经前:首选他莫昔芬±卵巢抑制;高危患者可联合AI。
绝经后:首选AI,耐药后考虑氟维司群。
2. 副作用管理
他莫昔芬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AI易致骨质疏松,需定期监测。
3. 治疗时长
通常需5-10年,高风险患者可延长。
三、疗效与注意事项
有效性:激素受体阳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可提高40-50%。
禁忌:ER/PR阴性患者一般不适用,但体质差者可尝试。
个体化:需结合分子特征、既往治疗史等综合决策。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并定期评估副作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