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治疗阶段的接种时机
1. 手术治疗患者
建议在术前1周或术后身体恢复后接种(如肺癌术后1个月、乳腺癌术后3-6个月评估恢复情况)。
美国MD癌症中心建议术后2周可接种第一剂疫苗。
2. 化疗患者
需在化疗前2周或化疗结束后1-2周接种,避免治疗期间免疫抑制影响疫苗效果。
若化疗期间需接种,需确保白细胞正常且无发热等不良反应。
3. 放疗患者
短程放疗(如1-2周)建议结束后接种;长期放疗(如1个月以上)可在放疗任何阶段接种。
若放疗部位非淋巴系统,接种风险较低。
4.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
靶向治疗期间经评估后通常可接种;免疫治疗(如PD1/PDL1)需与医生协商,优先在治疗前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谨慎评估药物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二、通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 病情稳定性
需确保癌症处于稳定期,无急性感染、未控制的并发症或严重过敏史。
若免疫功能极差(如化疗后白细胞低),可能无法产生有效抗体,需暂缓接种。
2. 疫苗类型选择
优先选择灭活疫苗(如新冠灭活疫苗、流感灭活疫苗),避免减毒活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康希诺)需个体化评估,可能引发较强反应。
3. 特殊人群
晚期肿瘤患者若治疗有效,仍建议接种以降低重症风险。
儿童癌症患者需在化疗前或结束3个月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
三、总结建议
癌症患者接种疫苗需由主治医生综合评估治疗阶段、免疫状态及疫苗类型后决定,不可自行判断。接种后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