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炎: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属于肺部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感染指标(如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升高)。
肺癌:是肺部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吸烟)相关,无感染性,炎症指标通常不升高。
2. 症状差异
咳嗽:肺炎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咳脓痰或带血;肺癌则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可能呈金属音,且持续时间长。
发热:肺炎多为中高热(38.5℃以上),伴寒战;肺癌多为低热,无寒战。
胸痛:肺炎胸痛与呼吸相关;肺癌胸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能因转移至肋骨或胸膜导致。
其他:肺癌晚期可能出现咯血、消瘦、远处转移症状(如骨痛);肺炎则可能伴随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表现。
3. 影像学检查(CT/X线)
肺炎: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可迅速吸收。
肺癌:多为类圆形肿块,边缘分叶、毛刺,可能伴胸膜皱缩;中央型肺癌可导致阻塞性肺炎,炎症吸收缓慢。
4. 治疗与预后
肺炎:通过抗感染治疗(如抗生素)可治愈,疗程通常7-10天。
肺癌:需综合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复杂且预后差异大,早期发现是关键。
5. 高危信号需警惕
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肺癌:
长期刺激性干咳或痰中带血;
不明原因低热、体重下降;
夜间持续性胸痛或肩背放射性疼痛;
抗炎治疗后病灶未吸收或反复出现。
若症状不典型,需结合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等进一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