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
权威性:NCCN指南是全球肿瘤临床实践的金标准,涵盖多种癌症类型,每年频繁更新以纳入循证医学证据。
2025年更新亮点:
乳腺癌:戈沙妥珠单抗(Trop-2 ADC)成为三阴性乳腺癌(mTNBC)二线治疗的唯一1类优选推荐,基于其显著延长PFS和OS的临床数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奥希替尼联合化疗获推荐用于EGFR突变患者一线治疗,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奥希替尼耐药后治疗。
其他癌症:结肠癌、头颈部肿瘤等指南也同步更新,强调分子检测和个体化治疗。
2.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
本土化特色:结合中国患者数据和药物可及性,例如2025版NSCLC指南新增3款国产1类新药(如依奉阿克用于ALK融合肺癌)的I级推荐。
乳腺癌领域: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策略调整,新增紫杉醇/卡铂联合双靶方案。
3. 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南
全球普适性:
癌痛管理:三阶梯止痛原则(非类药物→弱类→强类)仍是基础,强调早期姑息治疗。
宫颈癌防控:2021年第二版指南提出“90-70-90”目标(疫苗接种、筛查、治疗覆盖率),推荐HPV DNA检测替代传统细胞学检查。
4. 其他国际指南
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与NCCN互补,例如对戈沙妥珠单抗的ESMO-MCBS评分达5分(最高证据等级)。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针对鼻咽癌、肺癌等发布详细诊疗流程,强调调强放疗和分子分型。
评价总结
国际指南的共同趋势是精准化(靶向/免疫治疗)和规范化(循证医学分级),但需结合地区医疗资源差异。NCCN和CSCO指南在药物推荐上差异显著,反映了治疗可及性与种族差异的考量。WHO指南则更侧重公共卫生策略和基础医疗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