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和癌症 糖原和肝癌

癌症治疗 2025-10-05 09:46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糖原是人体内葡萄糖的主要储存形式,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丰富。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糖原代谢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糖原与肝癌之间的复杂关系。

糖原代谢异常与肝癌发生

研究表明,在肝脏早期肿瘤病灶及小肿瘤中普遍存在糖原过度累积现象。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认为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糖酵解(瓦博格效应)代谢葡萄糖的认知,揭示了早期癌变细胞可能更多以糖原储能方式存储葡萄糖。

厦门大学周大旺和陈兰芬课题组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发现:

  • 早期肝癌病灶中糖原分解酶G6PC(葡萄糖-6-磷酸酶)表达显著下降
  • G6PC表达下降导致糖原在细胞内过度积累
  • 糖原积累通过液-液相分离抑制Hippo信号通路活性
  • 进而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驱动肿瘤发生发展
  • 糖原累积致肝癌的分子机制

    糖原过度积累导致肝癌的具体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1. Hippo信号通路失活:积累的糖原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糖原液滴,将Hippo通路关键激酶Mst1/2隔离其中,使其活性下降,无法有效抑制原癌蛋白YAP。

    2. 代谢重编程:癌细胞改变糖代谢方式,将大量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存而非直接分解供能,这种代谢模式的改变促进了肿瘤发生。

    3. 基因突变影响:临床观察发现,糖原分解酶(如G6PC、PYGL)基因突变会导致糖原累积症,这类患者后期往往发生肝癌。

    4. 微环境改变:糖原积累可改善缺氧或其他应激条件下肿瘤细胞的存活能力,创造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临床相关糖类肿瘤标志物

    虽然糖原本身不是肿瘤标志物,但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糖蛋白被用作癌症筛查指标:

  • CA199(糖类抗原199):正常值0-37U/ml,高于37U/ml提示可能患癌、胆囊癌、肝癌等风险,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 CA125(糖类抗原125):用于筛查卵巢癌、肝癌等,癌症患者检查结果会明显升高。
  • CA242(糖类抗原242):与癌和直肠癌相关。
  •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癌,也可能由良性疾病引起,需由医生综合判断。

    肝癌患者血糖异常的机制

    肝癌患者常伴有血糖升高现象,主要原因包括:

    1. 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糖原合成和释放功能障碍

    2. 肿瘤细胞使体内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

    3. 恶性肿瘤导致多系统受累,影响糖代谢

    对于合并血糖升高的肝癌患者,建议:

  •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
  • 控制精制糖和高糖食品
  •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病灶
  • 研究展望与临床意义

    糖原与肝癌关系的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 早期诊断:糖原积累可能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 治疗靶点:针对糖原代谢酶(如G6PC)或Hippo信号通路的干预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策略。

    3. 饮食管理:根据癌细胞代谢特点,合理调节糖和蛋白质摄入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生长。

    4. 药物开发:糖基化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糖原积累与肝癌发生的确切因果关系,以及开发针对这一过程的有效干预措施。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