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癌症需要从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和疫苗接种等多方面综合施策。以下是基于权威指南和医学建议的防癌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管理
减少加工食品、红肉及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比例。
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如发霉花生含)和高温烫食(超过65℃易损伤食管黏膜)。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2. 运动与体重控制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肥胖与13种癌症风险相关。
3. 心理与作息
通过呼吸法、正念日记等方式减压,避免长期熬夜。
并远离二手烟,是多种癌症的明确诱因。
二、定期筛查与早期发现
1. 高危人群筛查
有家族史或特定风险因素者需针对性检查,如肺癌高危人群每年低剂量螺旋CT,胃癌高危者定期胃镜。
新增三大癌种筛查建议(2025版):  
鼻咽癌:华南地区30岁起EB病毒抗体检测+鼻咽镜。  
肾癌:55岁以上吸烟/肥胖者每年肾脏超声+尿常规。  
子宫内膜癌:绝经后女性关注异常出血,必要时活检。
2. 通用筛查项目
女性:乳腺彩超/钼靶(40岁起)、宫颈HPV/TCT检查(有性生活后)。  
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  
消化道肿瘤:肠镜/胃镜(40岁起)。
三、疫苗接种与感染预防
1. HPV疫苗
覆盖9-26岁男女,预防宫颈癌、口咽癌等,男性接种可增强群体免疫。
2. 乙肝疫苗
降低肝癌风险,尤其母婴传播需专业干预。
3. 幽门螺杆菌防控
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者需根治以减少胃癌风险。
四、环境与职业防护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如苯、粉尘),做好职业防护。
医疗辐射剂量安全,无需过度担忧CT/X光检查。
五、权威指南更新要点(2025版)
新增心理健康干预建议,强调确诊后、化疗前等关键节点的心理支持。
强调“早筛早治”案例:上海社区筛查项目使早期肠癌患者通过手术治愈。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约50%的癌症可有效预防。建议结合个人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防癌计划,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