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有待研究 勿盲目大量补充维生素D
近期,一篇关于我国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论文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论文揭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中老年人在维生素D的摄入上严重不足。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课题负责人林旭研究员及其团队正在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
林旭研究员提醒公众,虽然维生素D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大量补充维生素D。关于中国人究竟需要多少维生素D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补充,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提到维生素D,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在骨骼生长和钙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远不止于此。在食物中被摄取的维生素D,经过肝肾的活化后,不仅有助于维持骨骼发育,还能与人体其他组织细胞中的相应受体结合,调控其他蛋白质的表达。
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并增加骨骼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些机制暗示了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维生素D还能通过抑制肾素的基因表达来调控血压。国外的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具有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与前列腺癌、结肠癌等疾病有关。
关于维生素D的标准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人种的差异。这篇论文采用的血液维生素D标准主要是基于西方人群,尤其是白种人。林旭研究员强调,中国人需要多少维生素D,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某些健康问题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立即大量补充维生素D。林旭课题组先前的研究还发现,中国人的骨密度虽然比美国人低,但骨质疏松的问题并没有美国那么严重。我们不能单凭一项研究就得出确定的结论。
由于缺乏完善的中国人膳食成分数据库,我们很难判断中国人通过饮食摄入多少维生素D,也很难确定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D才有效和安全。林旭研究员提醒中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时,多晒太阳是最安全的方法。但由于老年人对太阳光中紫外线的转化率较低,所以需要晒足够的太阳才能满足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而在北方冬季,由于太阳光强度不足,可能需要通过食用深海鱼类等食物或维生素制剂来补充。
对于维生素D的补充问题,我们需要持谨慎态度,不能盲目跟风。在缺乏充分研究和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研究来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