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危害大 对策要找准
面对工作的疲惫与倦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在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热情逐渐消磨,身心俱疲。但要知道,倦怠并非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需要我们寻找突破的路径。
身心深受影响,仿佛陷入黑洞
工作倦怠,如同一股无形的压力,侵蚀着我们的身心。身体方面,如同梅奥诊所的研究所揭示的,工作倦怠可能引发疲劳、焦虑、抑郁等,甚至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情绪的层面,倦怠让我们难以放松,脑海中充斥着种种忧虑,注意力分散。我们可能变得易怒,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失去信心,常常拖延、犹豫不决,难以承担起责任。在人际关系上,工作倦怠者可能会变得冷漠、缺乏同情心,影响与他人的交往,甚至可能影响家庭关系。有一位教师曾这样描述:“我感觉自己跌进了一个黑洞,绝望到想在崩溃前逃离学校。”
寻找突破,从兴奋点开始
面对职业倦怠,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职业兴奋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业组织心理学教授塞缪尔庞德认为,工作是一种心理需要。当我们能够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时,就不容易被倦怠所困扰。如果你正处于职业倦怠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审视自己的当前工作,思考哪些部分让你感到疲惫。如果是外部因素,不妨与领导进行沟通,尝试调整工作角色或任务。也要在当前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奋点。如果目前的工作并非所爱,那么不妨与父母、老师、同学、好友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勇敢地做出改变,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改变态度是关键。有时候,我们的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当我们感到愤世嫉俗或经常听到他人如此评价我们时,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了。可以尝试短暂地跳出工作,找到压力的宣泄口,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放松心情。
寻求支持也很重要。除了同事,我们还需要有其他可以谈心的圈子。倾听者虽然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有助于排解情绪。
运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策。运动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能提升我们的心情。遵循“333”原则: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心率达到每分钟130次。适合上班族的运动有很多,如快走、游泳等。
记住,工作倦怠并非无法克服的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寻找方法,调整心态,寻求支持,就一定能够重新找回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当我们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时,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