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妊娠高血压要如何正确饮食
妊娠期高血压:饮食调整与预防的关键
在女性孕期,妊娠期高血压是一个常见的挑战。虽然营养不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孕期过于肥胖、子宫张力过高等也可能引发高血压。对于这样的问题,正确的饮食调整或许能带来缓解。
小王是一位怀孕24周的妈妈,最近她遭遇了头痛、腿胀和明显的下身浮肿。开始,她以为这些都是孕期的正常现象,但症状持续不见好转,最终被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个疾病是孕妇特有的,多发生在怀孕20周以后,主要症状包括浮肿、尿蛋白呈阳性及高血压,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母婴死亡。
在我国,约有9.4%的孕妈妈在孕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妊高征。尽管过去在较为贫穷的地区因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但现在富裕地区的发病率并未明显减少。对于孕妈妈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在产科医生、营养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妊高征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不能根治。
那么如何预防妊高症呢?孕妈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危险信号”:
首先是浮肿。虽然孕妈妈在孕晚期出现轻微的下肢浮肿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经过休息后浮肿仍不能消退,反而从腿部一直延伸到腹部、脸部、手部等部位,且浮肿部位的皮肤紧而发亮、弹性降低、按压后出现凹陷,这就可能是妊高征的前期症状。如果孕后期的体重每周增加超过500克以上,也可能是由水肿引起的。
其次是高血压。孕妈妈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偏高,应及时就医。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最后是尿蛋白呈阳性。这是妊高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孕妈妈如果出现尿蛋白阳性,应及时就医检查。
为了预防妊高症,孕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的一个常见挑战,但通过正确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孕妈妈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