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小心吃出口腔溃疡
冬令进补,你真的懂怎么补吗?
近日,王小姐致电本报咨询关于进补的问题。她和同事购买了阿胶进行冬令进补,结果只有她出现了口腔溃疡和流鼻血的情况。这让她疑惑是否阿胶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和王小姐一样,对冬令进补存在诸多疑惑。
在福州的连锁药店里,随着“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的民俗流传,许多市民纷纷选购中药进行进补。阿胶是其中的热门选择。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大部分顾客并没有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认为进补就是自行调理身体。
林国清医生指出,门诊中有很多患者并不懂得如何正确进补,存在“乱补”、“蛮补”的情况。比如六味地黄丸,虽然被一些患者用来补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其适用人群为舌红、苔少,脉细数的患者。而对于舌苔厚腻、偏白的患者,体内有湿气则不宜服用。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进补呢?进补即补虚,冬天天气寒冷,一般补益的是体内的阳气。出现容易疲劳、心慌、心悸、出汗、腰酸、腿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症状,可能是阳虚的表现。中医强调,体内有邪气的不适合进补。如果体内有湿邪、脾胃湿热等疾病,或者旧病未愈、复发等情况,都不宜进补。只有在体内无邪气或邪气较少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进补。
林国清提醒,冬季进补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进补的药物和方式。他还指出了两个常见的冬季进补误区。
误区一:越贵越好。一些人认为高价的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才是补品。林国清强调,并非越贵的东西就越有补益作用。天然的食物如新鲜的蔬果、鱼肉蛋也是不错的选择。过于精细的食物并不代表就是好的。
误区二:多多益善。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一些人感觉身心疲惫,想通过进补来调整亚健康状态。林国清指出,现代人的压力可能导致体质偏颇。比如压力大的人容易患胃溃疡等消化道系统疾病。亚健康的人群不宜乱补。正确的进补应该是根据个人的具体状况来进行。
林国清还提醒,虽然很多草药都是药食同源,大部分吃了没有问题,但偏温偏热的草药可能引发积滞等问题。在进补时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方法,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环境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他个人提倡清淡饮食、合理作息、情绪稳定,不要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