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障碍危害你知道多少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不久前于沪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四川大学张教授及其课题组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在2000多名13岁至24岁的青少年中,该年龄段群体的发病率最高,达到8%。这一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常常与个体的童年经历紧密相连。如同故事中的杨馨(化名),她在11岁时遭受的“骚扰”经历,成为她日后社交焦虑症的。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的语音颤抖、咬指甲等行为,都是她内心焦虑的反映。医师指出,这是典型的社交焦虑障碍症状。社交焦虑障碍,也称为社交恐怖症,其表现多种多样,如避免参加聚会、害怕在别人注视下工作、不敢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等。这些症状已经严重威胁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许多家长和老师常常将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障碍误解为“害羞”或“个性叛逆”,导致许多孩子在症状严重到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时,才得到正确的治疗。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陆医师强调,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可能伴随整个青春期,常常伴随着成绩滑坡、拒绝上学等其他问题。家长需要提高警惕,为孩子提供理解、鼓励、独立的氛围,让孩子多锻炼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交焦虑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调查显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失业率是常人的三倍。他们往往过早离开学校,交友不满意,娱乐活动少,单身或离婚率增加。社交焦虑障碍还可能伴随其他精神疾病,增大自杀或意外死亡的风险。
针对这一社会问题,社交焦虑障碍治疗心理专家张博士指出,缺乏社交锻炼、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父母教养方式粗暴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更容易发生社交焦虑障碍。除了提供专业的治疗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当承担起责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理解、鼓励和支持的环境。
其中,认知行为集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之一。青少年或成年人一旦有社交焦虑障碍的困扰,应尽早接受干预或治疗,以提高治愈成功率。我们不能再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