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熬夜黏电脑 发丝一去不复返…
开学两个月,不少大学生还沉浸在暑假的生活方式中,日夜颠倒、黏着电脑屏幕。在最近我接手的皮肤科门诊案例中,令人担忧的现象悄然浮现:许多学生开学后发现自己的头发掉得越来越多。这种暂时性的脱发症状,大多数是因为作息不规律导致的内分泌失调所引起。尤其对于那些有遗传雄性秃病史的人群,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加速雄性秃的发生,让你成为少年“顶光族”。
头皮出油、毛囊炎等问题,更是加速头发脱落的隐患。这种暂时性的脱发,往往是由内心压力和日常生活作息共同引发的。除了年轻的学生们,上班族们更应该引起警惕。长期的不规律作息可能会导致头皮出油,堵塞毛孔,进而引发毛囊炎。而对于已经患有雄性秃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速雄性秃的症状提前出现。
日前,一位年仅25岁的男性上班族因严重脱发来到诊所。经过检查,发现压力导致他的免疫系统失调,诱发了俗称“鬼剃头”的圆秃。更糟糕的是,他还有雄性秃的家族病史,可谓是“雪上加霜”。经过医生的建议,他口服了5α-还原酶抑制剂并在病灶内局部注射,症状终于得到改善。
在门诊的临床观察中,我发现近几年雄性秃患者的年龄不断下降,求诊的平均年龄已经降至约20岁。尤其是那些家族中有雄性秃病史的年轻人,仍然保持熬夜的习惯,却没有及时介入治疗,落发症状很快就会变得严重。
二氢睾固酮是造成毛囊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已经患有雄性秃的患者来说,长期熬夜或加班导致的油腻脸部和头皮,很容易引发毛孔堵塞和毛囊炎。这种情况下,“二氢睾固酮”分泌过于旺盛,与雄性激素受体结合后,会加速毛发生长周期,让毛囊提早进入休止期,导致头发变细并最终脱落。正常情况下,毛囊有长达四至六年的生长周期,但二氢睾固酮可能会将其缩短到两年。一旦毛囊完全萎缩,头顶就会光秃秃地呈现第七级秃发状态,此时即使服药也难以恢复,只能通过手术植发进行改善。
为了避免全秃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提早预防和治疗。预防方面,要调整生活作息,尤其是那些有雄性秃遗传史的人,应该尽量避免熬夜,适度洗发。治疗方面,一旦出现异常的脱发征兆,应迅速就医。可以选择外用生发水刺激头皮血液循环,或者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来抑制秃发的源头二氢睾固酮。具体适用哪种疗法,可以与医师进行深入讨论。让我们珍惜每一根发丝,远离电脑屏幕前的生活压力和不规律作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