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肠直肠癌 高纤少油
大肠直肠癌:无声的预警与预防策略
随着国人生活环境的变迁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已然成为癌症死因的前三名之一。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理解大肠直肠癌的症状及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大肠直肠癌的症状因肿瘤位置不同而异。在食物经过肠道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右侧大肠、左侧大肠与直肠。右侧大肠癌早期几乎无症状,因为此处粪便呈糊状,不易堵塞肿瘤。当症状出现时,通常意味着肿瘤已经长大并进入晚期。虽然可能有潜血反应,但血液常与粪便混合,肉眼难以察觉。
相较之下,左侧大肠癌更容易在早期发现。因为当粪便到达左侧大肠时,大部分水分已被吸收,形成类似固体的状态。这时,如果肠道有肿瘤,很容易引起堵塞,导致便秘、绞痛,甚至可能导致腹泻。排便习惯的任何改变都是左侧大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至于直肠部分,其末端距离肛门最近。若有肿瘤形成,会刺激直肠收缩或导致肿瘤出血,表现为血便和频繁便意。直肠部位的肿瘤占大肠直肠癌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体重大幅减轻、长期食欲不振、虚弱、易疲倦和贫血等也需引起特别关注。
为早期发现大肠直肠癌,卫生署已开始提供免费筛检。针对50岁至69岁的高危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反应筛检。粪便潜血检查只需提供一小部分粪便,无侵入性。若呈阳性反应,经医师评估后,可进一步通过大肠镜检查,以发现早期癌症。
为降低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日常保健至关重要。这包括养成每日正常的排便习惯、多运动、调整饮食等。在饮食方面,应少吃高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如牛、羊、猪肉及内脏;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糙米、全麦食品以及新鲜蔬果。
肿瘤的形成是正常细胞癌化和增生的结果,成因包括遗传性和环境性。环境性因素涉及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是否持续含有促进癌化的成分。这也是大肠直肠癌预防的精髓保持肠道细胞处于健康环境,让粪便畅通不积存,减少高脂、高油脂饮食,才能真正“永保健康肠久、享受乐活人生”。
文章由网友‘禁心尽力’至本站,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若您觉得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