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天人相应、因时因地治宜 少病痛
传统中医深邃而富有智慧,将人体与天地相互比拟,将天地运行规律融入预防医学的精髓之中。花莲慈济医学中心中医科的陈逸光医师,以其深厚的中医造诣,解读了天人相应的理念。
如同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医也讲究因时而制宜。冬至时,人们习惯进补;夏日,则消暑除湿。当燥火旺盛时,则以凉润为主。陈医师解释说,这就是中医的智慧顺应天时。
南部地区因天气炎热,民众喜食冰品,但过度则易损伤胃阳,中医调理时便着重调理肠胃。而在寒冷的北部,感冒患风寒的患者较多,中医采用姜椒热物以祛寒。这就是“因地而制宜”的理念,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天人相应的医学原理,这些原理被详细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并成为现代中医临床的诊治依据。
古籍《黄帝内经》中的一段文献提到:“愿闻人之支节,以应天地奈何”,形象地模拟了人体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这些都是提醒人们与天地同参的观念。陈逸光医师进一步指出,日月运行规律与人体气机的升降息息相关。
天人相应,“应”也可理解为感应。人在天地之中,自然而然会感应到天地的变化。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抵抗大自然的伤害。环境中的细菌、病毒无时无刻不在攻击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战斗。正如陈医师所说,天地既能养人也能亡人,顺从自然、天人相应,是活得健康的秘诀。
陈医师还根据《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预测,今年年底将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明年下半年雨水较多。虽然民众可能不需要用中医理论来预测天气,但中医确实有一套天人相应的养生方法。人若能顺应天时,身体病痛自然会减少。
农历八月,时值仲秋,天气由热转凉。中医认为,秋令是阳明燥金所主,气候由湿转燥。呼吸道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需要注意起居饮食,宜吃凉润的食物以平息阳明燥气。早起做运动,收敛阳气,让阳气内固于体内,也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
秋天是润肺化燥的好时机,民众可以多吃一些白木耳、淮山药、百合、莲子、白果、南杏仁等凉润滋补的食物,这些不仅是养生的佳品,也能为肌肤带来滋润与光彩。
传统中医的天人相应理念,将人体与天地紧密相连,倡导因时因地治宜的养生方法。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