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晚上 究竟什么时间去锻炼才好?
在夜晚的公园里,人们活跃于运动之中,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展现出了生活的活力与热情。当我们沉浸在运动的快乐中时,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晚上跑步真的比晨跑好吗?
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告诉我们,随着太阳的下山,人体应当逐渐进入安静的状态。这时,我们的气血需要平和的环境来引导我们走向睡眠。夜晚的锻炼,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兴奋,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引发气血的紊乱。
白昼与黑夜,如同四季的轮回,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养生之道。按照中医的四季养生准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夜晚就应是一种“藏”的状态,主要养护的是我们的肾脏。
夜晚进行锻炼,首先就会伤到我们的肾。这里涉及到中医的五行学说,天黑之后,人体应进入“水”的状态,与之相应的是“藏”和“寒”。如果我们选择锻炼,就会违背身体的自然规律,导致阳气减少,寒气增加。如果体内有火,那多半是虚火。还容易引发与肾、膀胱和骨骼相关的疾病。
我在临床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喜欢在夜晚锻炼的人,往往脸色较差,肾脉不畅,有虚火。很多人还出现腰酸腿疼、下肢沉重、骨质疏松等问题。这些症状都与肾脏的损伤有关。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白天锻炼,晚上休息。如果颠倒这个规律,就会扰乱气血循环。
古代没有电灯,人们天黑就休息。而现在,有了电灯和丰富的夜生活,很多人的睡眠时间推迟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最晚的睡眠时间不应超过晚上十点半。因为11点到凌晨1点是深睡眠的最佳时间。
有些人习惯晚睡晚起,认为只要睡眠时间足够就无所谓。在不正常的时间睡觉,不仅起不到养生的作用,还会伤害人体的阳气。同样,晚上锻炼也是无效的,甚至是伤害性的锻炼。
有些人晚餐吃得过多,然后散步消食,以为自己很会保养。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晚餐应该少吃或不吃,如果吃得过饱,再依靠散步来消化食物,只会增加身体负担,浪费宝贵的气血。如果晚上吃多了,可以选择助消化药物来帮助消化,如酵母片、乳酶生,或中药保和丸、大山楂丸等。
我们应该尊重身体的自然规律,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持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