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减肥 还需对症下药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们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肥胖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许多肥胖的孩子背后隐藏着暴饮暴食的坏习惯,而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心理原因。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儿童超重现象日益严重,有数据显示,竟有高达12%的儿童面临超重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孩子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糖尿病。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而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以北京市政协发布的报告为例,北京中小学生肥胖率和近视率都在逐年增加,凸显出孩子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当我们深入儿童肥胖的心理原因时,发现许多肥胖的孩子都存在暴饮暴食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往往是在弥补内心的缺失或是释放过高的焦虑和压力。曾有一位初中肥胖女孩坦言,只有在吃东西的时候,她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她特别喜欢吃薯片,那酥脆口感和食物的味道能让她心情变得愉悦。每当她心情不好时,就会买各种口味的薯片,边看电视边吃。还有一个初二的男孩表示,在吃汉堡的时候,他能感受到愤怒逐渐消散,情绪变得温和。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生理反应和认知评价的结合。面对压力事件时,人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都会产生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有时会导致人们对食物的渴望。许多孩子的负面情绪,如内心的不安和紧张,需要通过美食来安抚。
对于这些因心理问题而肥胖的孩子,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和运动外,教会他们情绪控制和合理宣泄也是至关重要的。行为是人的心理表现,只有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让他们内心得到满足和快乐,才能减少他们对食物的过度依赖。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这要求父母给予孩子积极有效的共情,与孩子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当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需要及时关注并询问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合理的情绪宣泄和排解方法。例如,当孩子提出想通过食物来满足情绪时,父母可以建议他们尝试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郊外旅游或快乐的游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会通过健康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孙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