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提升慢阻肺病社会认知推动疾病防控
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3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最近在北京火热开展。这次座谈的主题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推动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以持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与会专家纷纷发表见解,提出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提高全社会对慢阻肺病的认知和防治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吴静主任在座谈中指出,当前慢阻肺病的知晓率和筛查率整体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公众防治意识薄弱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为此,她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发挥专家、医护人员和主流媒体的作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科普内容。还应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产品的应用,扩大科普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慢阻肺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迟春花主任也强调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病的诊治能力和公众认知的重要性。她建议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慢阻肺病筛查能力。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高危人群意识到自己的疾病隐患,从而促进慢阻肺病的早诊早治。
全国政协委员吴浩则指出,除了关注预防,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他认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通过智慧医疗的方式,将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让基层医生有机会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升他们的能力。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伟院长则针对基层在慢阻肺病等呼吸疾病防治方面的短板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加强人才培训、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及降低药品价格等。
座谈会还提到了各地在慢阻肺病防控方面的和实践。如北京、宁夏等地已开展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试点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地方通过设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机构、配备肺功能相关仪器、设立慢阻肺病特色科室等方式,为慢阻肺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
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交流和,找到更好的方法推动慢阻肺病的防控工作。与会专家们纷纷为如何将慢阻肺病更好地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增强公众的认知和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为相关部门进行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