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警惕!常吃这些蔬菜水果会致病
警惕日常美食中的健康隐患蔬果安全食用指南
走进熙熙攘攘的餐厅,那一排排色彩斑斓的自助色拉,看上去新鲜诱人,似乎承载着健康与美味。在这美丽的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些你看不见的健康隐患。
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甲肝病毒和各种寄生虫,这些微小的敌人,在备餐和摆台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服务生的手或是那些不拘小节的顾客的手而悄然潜入。特别是被切开的果蔬,它们的“伤口”使得它们更加脆弱,而餐厅的中央空调系统难以保证恒温,温度越高,这些有害细菌的生长速度就越快。
再来说说鲜榨果汁,98%的果蔬汁经过高温消毒处理,可以安心饮用。那剩下的2%,因为未经过高温处理,可能含有致命的微生物。水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带有害微生物的动物排泄物。在鲜榨果汁的加工程序中,由于不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细菌得以存活,因此可能将美味的果汁变成了一杯毒汁,容易导致痢疾、肾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至于那些植物芽苗,它们潜藏着大量细菌。与其他农产品不同,芽苗仅仅靠冲洗是无法去除大部分细菌的。医生建议像金针菇等菌类食物最好除根后再食用,剩余部分也要用专用蔬菜洗涤剂严格清洗。
生菜、白菜等蔬菜因为属于“里三层外三层”的结构,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医生提醒我们在食用这些蔬菜时,除了严格清洗外,最好能将最外层的皮去掉,将吃进病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瓜类、莓类食物等也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瓜类在生长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土壤,莓类则容易与土壤里的寄生虫或甲肝病毒有关联。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在切开瓜类之前一定要先将其彻底洗净。而莓类食物虽然富含维生素C,但因为外表粗糙清洗起来更麻烦,容易被没耐性的食客急急忙忙吞下肚,给肠胃带来风险。
生活中的细节关乎我们的健康。超市里的蔬果虽然在种植地已接受过消毒处理,并有保鲜膜的保护,但对于那些发霉或包装破损的蔬果我们还是要格外小心。刚买回来的新鲜果蔬应该马上放入冰箱保存。在生吃蔬果之前务必清洗双手,防止交叉感染。专家建议我们在水果和蔬菜直接下肚之前,应用专业洗涤用品清洗3~5分钟,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3遍以上,直到泡沫完全消失。
美味当前,我们绝不能贪图一时方便而冒险。满足舌尖上的欲望的更要关注我们的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美食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