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坠机细节公开
一、事故瞬间
在2024年5月19日那个令人心痛的日子里,一场直升机事故震惊了全球。莱希总统乘坐的贝尔212直升机在完成霍达阿法林县水库大坝落成典礼后,踏上了前往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的旅程。飞行仅约30分钟后,前方出现的厚重云层让飞行变得异常艰难。飞行员果断指令三架直升机爬升高度以避开恶劣天气,但莱希总统所乘的直升机却在这过程中遗憾地失去了联系。
二、恶劣环境下的挑战
事发时,东阿塞拜疆省的瓦尔扎甘地区天气极端恶劣。山区的雾气弥漫,低温使得能见度几乎为零。在这样的环境下,直升机在海拔高达2500米的地方遭遇了无法预见的硬着陆。当救援人员终于找到残骸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架机身完全损毁、驾驶舱与螺旋桨严重烧毁的直升机。
三、紧张的搜救行动
事故发生后,搜救行动立即展开。伊朗军方、红新月会等多方力量迅速响应,共派出73支救援队展开搜救。而土耳其方面则提供了“游骑兵”无人机协助定位热源,最终成功锁定了坠机坐标。虽然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发现残骸信号到抵达现场仍然耗时超过40分钟。
更为悲痛的是,机上包括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内的8人全部遇难。救援人员在事发后的数小时里一直使用热成像技术试图检测到生命迹象,但结果令人绝望。他们的遗体在5月20日被发现,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漫长而悲伤的日夜。
四、调查揭示真相
初步调查报告指出,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复杂天气导致的机械故障所致,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被排除。随后的第二份报告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论,指出直升机因技术故障撞击山体并起火。关于事故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和指控。伊朗前外长扎里夫和部分舆论指责美国长期制裁导致伊朗无法更新老旧的直升机设备,被迫使用仿制零件。对此,美方则否认有关联并表示因“后勤原因”未能提供援助。
五、国际反响与后续影响
这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哀悼。多国纷纷表达了对遇难者的哀悼之情,联合国总部更是降半旗以示哀悼。在伊朗国内,为期5天的公共哀悼活动展开,多场遗体告别仪式也陆续举行,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者的慰藉。这起事故不仅给伊朗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国际安全合作与援助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