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难回家 进小区被喷消毒液
近日,一则关于人体被喷洒消毒剂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官方公众号中发出强烈呼吁,提醒大众不要对人体随意喷洒消毒剂和酒精等。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发生在医院医护人员身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吴女士,一位医务工作者。一天,在完成工作后返回家中的她,在小区门口遭遇了一道无奈的指令要进门,先消毒。消毒过程却超出了她的预期。工作人员对她进行了全身喷洒消毒,并要求她用酒精湿巾擦拭头发,甚至要求她更换口罩。这样的消毒方式让吴女士感到无法接受,她认为这是对防疫工作的误解和不尊重。
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在许多小区,类似的消毒方式被广泛应用,甚至对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检测报告的医护人员也按照“四回人员”标准进行消杀。这种过度消毒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应该科学消毒,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事实上,关于科学消毒,社会各方早已形成广泛共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专家指出,人体及外衣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少量污染,也不会造成传播。消毒剂对人体有害,如喷洒过程中吸入肺内,容易造成肺部损伤;如果喷洒酒精,更有引发火灾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网友纷纷留言称要注意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所引发的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他们呼吁将消毒剂对准病毒,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作为医生,吴女士表示理解基层疫情防控的压力,但也希望大家不要对医院存在过度的恐慌。她强调,医院每日都会按照非常严格的标准进行消毒,医护人员也十分愿意支持并配合社区科学防控。她呼吁市民们如果身体确有不适,不要强行憋着,还是要来医院看病。
科学消毒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将消毒剂对准病毒,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注意科学消毒,共同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致敬白衣战士:以鲜花与掌声替代消毒剂的赞歌
在五月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两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护士节和世界家庭医生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是最美的白衣战士,是守护生命的勇士。
市委书记李强在国际护士节当天强调,全社会应营造尊重、关心、理解、支持医务人员的浓厚氛围。这些医护人员,是生命的守护者,是健康的守门人。他们身披白衣,心系患者,日夜兼程,无私奉献。
今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二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上海已有60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为850万居民提供签约服务。这些家庭医生团队不仅是居民的健康守护者,更是社区的中坚力量。从孕产期保健到安宁疗护,他们全方位地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庭医生们与社区风雨相随、健康相守,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默默地奉献着。吴医生作为其中的一员,告诉东方网记者:“能够冲锋在一线,我们是自豪和骄傲的。”但她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脱下白大褂,他们也只是个普通人,有亲人和家庭,有牵挂和担忧。
当下的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在医院奔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医护人员也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他们不是孤立的英雄,而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以鲜花和掌声来回报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将他们置于消毒剂的冷漠之下。让我们一起携手同心,共同守护生命、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