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晚期的正确心理疏导
当得知自己身患癌时,许多患者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这无疑对疾病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对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患者必须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心理应对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否认”阶段。在此阶段,医护人员需要谨慎处理患者的防卫心理,既不揭穿也不应撒谎给患者。我们要让患者知道他们应该了解的情况,同时要倾听他们的讲述,让他们保持适当的希望感。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使患者感受到他们并没有被抛弃。
接着是“愤怒”阶段。晚期癌患者70%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这使他们容易情绪化、易怒。如果医护人员不能体贴理解患者,甚至表现出不满,那么无疑会加剧患者的负面情绪反应。我们应宽容对待患者的各种情绪,同时针对性地缓解他们的疼痛。
进入“协议”阶段后,患者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内心却暗流涌动。他们试图避开自己的真实情绪,此时抑郁情绪往往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引发更复杂的负面反应。支持性心理治疗、排泄性心理指导或转移机制都能帮助患者发泄抑郁情绪,减轻紧张和痛苦。
到了“绝望”阶段,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和心理需求,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他们。增加护理时间,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是必要的。也要让患者家属明白他们在预防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与医务人员一起照顾患者,包括陪伴、理解和分担忧虑。
最后进入“接受”阶段的患者,心态基本已经平静祥和。他们开始意识到生活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最有利于患者的利益,而不是患者是否知道。在这个阶段,进行死亡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包括讨论死亡的标准、价值、态度、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死后的葬礼服务。通过加强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平静祥和地接受死亡,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虽然癌并非易于治愈的疾病,但患者不应因疾病而丧失生存的希望。现今有许多方法可以尝试治疗癌,只要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也能有效延长生命。患者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