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三年免谈 何时开征房产税不能成为内幕消息
华夏时报报道:新国十条下的房产震荡与房产税迷雾
随着“新国十条”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再次涌动。一则关于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相关部委制定更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消息,在5月17日这天,让原本平静的房产股瞬间失色。而在这一背景之下,关于房产税的政策更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其中上海的先行呼声尤为强烈。
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在5月17日明确表示:“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与此相互印证的是,国家税务总局也公开发言,地方对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并无解释权。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本质上来看,任何形式的税收都是民间财富向国家的流动,其是否具有政治经济上的合理性需要经过充分的辩论和公众的审视。关于房产税的征收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尤其是在传出房产税将率先在大城市开征,且覆盖非经营性房产的消息后,更是遭到了多方面的质疑,认为这可能会“伤及无辜”。
开征房产税是一个关乎国家、民众、开发企业各方利益的问题,因此争议颇多。对于民众而言,拥有不同房产数量的人对于房产税的征与不征、如何征收都有各自的看法。房产税的问题不能由一方说了算,而应该有各方的声音和交锋。
楼市调控无疑会触动的土地财政。此时开征房产税有可能被看作是土地财政的替代品。如果房产税的初衷只是为了保障的财政收入,而忽略了民众和开发企业的权益,那么这样的房产税很难做到公平。
关于房产税是否应该征收、如何征收的问题,各方的观点不一。但房产税的种种效应,并不能成为消息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理由。房产税的出台需要谨慎并兼顾各方利益,作为楼市调控的重要后续政策和手段,它对楼市调控的效果影响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房产税政策的制定与时间表不应成为某些特定机构的“内幕消息”。有关房产税政策的决策需要公开透明的程序,而不应变得阴晴不定,甚至暗藏猫腻、随风转向的“消息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房产税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从而真正达到调控楼市、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