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鳞状细胞癌的眼部病变的治疗方法
关于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先放射后手术的方法备受推崇并逐渐普及。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未受手术干扰的情况下,瘤细胞保持了其固有的放射敏感性。通过大剂量放射治疗,肿瘤会变小或消退,组织退化,细胞活性降低,从而有利于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与手术切除相辅相成,共同对抗病魔。
具体而言,对于鼻窦内的鳞状上皮癌,放射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随后进行连续分次照射,持续4至6周。累计剂量为40至60Gy的窦腔和眼眶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4至6周后,进行肿瘤切除术。对于侵入眶内的肿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全鼻窦或部分鼻窦切除术,以及肿瘤切除术。当肿瘤侵入眶壁并造成骨质损伤时,手术更为复杂。充分术前放疗后,如果结膜无水肿、眼球活动自如且位置正常,眶内的疤痕肿块可以与正常组织分离,从而更便于切除。
2. 此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鼻窦和侵入眼眶的肿瘤。如果病变不严重,可以完全切除鼻窦和眼眶的肿块。如果手术效果满意,无需进一步放疗。如果肿瘤广泛侵犯,手术切除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借助术后放疗来弥补手术不足。激光治疗很少在腔内使用,通常使用60Co和直线加速治疗机进行外部照射。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切除后,照射目标可能不准确,且手术区域的疤痕组织会降低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在放疗时需谨慎操作。
3. 对于严重的鼻窦鳞状细胞癌,不仅可能侵犯眼眶组织并进入颅内,还可能发生耳后、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身体其他器官的转移。对于这些病例,局部放疗应首先用于缩小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然后手术切除鼻窦、眼眶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全身化学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当鼻窦鳞状细胞癌侵入眼眶并导致眶内继发性肿瘤时,治疗已经超出了眼科医生的范围。需要耳鼻喉科医生参与手术,如果颅底受损,还需要神经外科医生的协助。为了提升治愈率,多个学科的专家需要紧密合作完成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鼻窦鳞状细胞癌在窦腔内生长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治非常困难。当肿瘤侵入眼眶或出现血性鼻涕、鼻塞等中晚期症状时,5年存活率不高。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术前或术后高压放射治疗的应用,5年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