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胆管癌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病中
老李的胆管癌诊断之旅:从全身发痒到深入认识病症
许多人遇到皮肤瘙痒,首先想到的是皮肤科的问题。贵州的李杰明先生就是这样,两个月前,他全身皮肤瘙痒难耐,前往多家大医院的皮肤科治疗,但病情并未好转。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月后,他的眼白和皮肤逐渐变黄……
李先生的主治医生揭示,他的皮肤瘙痒并非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由于胆管内的肿瘤堵塞,导致胆汁在肝脏内沉积,进而引发胆红素增高。这种增高从毛细血管渗出,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瘙痒感。这样的经历仿佛是一场迷雾中的探索,李先生误将胆管癌的征兆当作了荨麻疹治疗,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病’中”。
那么,胆管癌的症状究竟有哪些呢?
胆管癌的三大早期症状:
1. 黄疸:这是胆管癌最早且最重要的症状。大约90%-98%的胆管癌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巩膜黄染。这种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上段胆管癌的黄疸出现较早,而中、下段胆管癌则因有胆囊的缓冲作用而黄疸出现较晚。
2. 腹痛:半数左右的患者会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感。这些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的早期预警信号。腹痛初期可能类似于胆石症、胆囊炎,但仔细观察,其症状发展快速,仅三个月就可能出现腹痛和黄疸。
3. 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梢神经所致。这种症状可能出现在黄疸之前或之后,并伴随其他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等症状。
除此之外,伴随着黄疸和腹痛,还可能有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症状。晚期若肿瘤溃破,可能出现胆道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至可能出现贫血。若发生肝转移,则可能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胆管癌呢?
1. 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厚腻食品,不饮烈性酒。
2.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妇女,应定期进行B超检查,以追踪检查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3.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癌变的病变诱因。
胆管癌的预后并不理想,其中胆管癌的预后极差。一旦发现无痛性黄疸,应高度警惕可能是胆管癌的症状。建议6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身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