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最常用且无创的方法,通过阴道或腹部超声观察卵巢形态、包块性质(囊性/实性)、血流信号等。对于早期筛查尤为适用。
CT/MRI:进一步评估肿瘤大小、周围组织浸润、转移情况及腹水,常用于中晚期诊断。
PET-CT:用于晚期患者全身转移情况的精准评估。
2. 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25:卵巢上皮癌(尤其是浆液性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需注意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导致升高。
HE4、AFP、CEA等:辅助鉴别不同类型卵巢肿瘤(如生殖细胞肿瘤)。
3. 病理学检查(确诊金标准)
穿刺活检: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获取组织样本,明确良恶性。
腹腔镜探查:直接观察卵巢并取样,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
腹水细胞学分析:抽取腹腔积液检测癌细胞。
4. 妇科检查
双合诊/三合诊:医生通过触诊初步判断盆腔包块。
阴道镜检查:辅助观察宫颈及阴道病变。
5. 高风险人群筛查建议
有家族史者(如乳腺癌、卵巢癌等):建议35岁后每半年至1年做B超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
普通女性:每年定期妇科检查+B超,尤其绝经后需关注异常激素水平。
注意事项
早期症状隐匿: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出现时需及时就医。
确诊依赖病理:影像学和标志物仅提示风险,最终需组织病理学确认。
若怀疑卵巢癌,建议尽早就医,由专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