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工作人员的营养
在我国,众多人群因职业需求而不得不颠倒昼夜的生活节奏,这种现象被称为昼夜节律颠倒。它对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产生的影响,已然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昼夜之间的生理活动有着显著的差异。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分解过程占据主导,而到了夜晚,副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合成过程则更为显著。生物化学观察也揭示,不同酶的活性和内分泌激素的代谢在一天之中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对于那些昼夜节律被打破的人们,其影响深远至水盐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作息制度的改变可能导致这些代谢过程的紊乱,甚至形成负平衡状态。夜班作业人员的视力往往因工作环境照明不足而受损。由于白天休息无法享受自然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他们对维生素A、D的需求更加迫切。由于白天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夜班职业人员难以充分休息,因此他们的热能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面对这样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如何保障夜班职业人员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呢?除了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工作条件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一日三餐的科学安排也至关重要。
在安排膳食时,首先要确保足够的热能摄入。热能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这些热能主要由糖、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但由于职业性疲劳和食欲下降,夜班职业人员往往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热能。
我们需要从饮食营养方面进行一些调整。为了增进食欲,我们可以在食品的烹调制作上追求多样化,使食物色、香、味俱全,更加美味可口。为了合理分配一天的热能摄入并避免过饥过饱的情况,我们需要按时就餐,并确定每餐膳食热量在全天膳食总热量中的比例。
营养学家建议,晚餐是夜班职业人员的主餐,可占膳食总热量的30%~50%。可以使用高蛋白食物,进餐时间最好安排在劳动前一两小时。夜班的中餐热量一般可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进餐时间可安排在午后3时左右。早餐热量一般可占膳食总热量的15%~20%,应以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为主。
在保证足够热能摄入的基础上,我们还需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议经常食用乳、蛋、鱼、瘦肉、猪肝、大豆及其制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高糖和高脂肪食品,并控制食盐的摄入量。这样的饮食安排可以更好地满足夜班职业人员的营养需求,有助于他们保持健康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