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病例疑为护士引关注
兰州市近期疫情动态及防控措施梳理
兰州市副市长杨德智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兰州市现有高风险区103个,中风险区195个。本轮疫情的源头病例疑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据甘肃省卫健委消息,7月8日,兰州市新增确诊病例4例,其中3例位于城关区,1例位于七里河区。而首例确诊病例正是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护士中发现。
随着疫情的发展,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根据兰州市疫情防控要求,于7月8日起暂停门诊服务,仅开放24小时急诊服务。经过一天的调整,7月9日恢复正常医疗工作。
甘谷县也通报了4例初筛阳性人员的活动轨迹,均系甘谷县7月16日公布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汪某的密切接触人员,且都在礼辛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并在周边多村、组开展活动。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在防疫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预检分诊不到位,有些医生未佩戴口罩。例如,在湖北省松滋市某卫生室,就存在预检分诊登记不全、医生未佩戴口罩等问题。就诊患者登记信息不全、医护人员个人健康监护不严格也是常见问题。北京市顺义区的部分医疗机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被要求停业整顿。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及记录、“一米线”落实、消毒灭菌措施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哨点”,必须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也是关键。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医务人员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而一级防护则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对于踏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接触患者标本、分泌物、排泄物、使用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员工们,他们需要进入二级防护状态。这些勇敢无畏的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他们的防护措施必须严格到位。
在二级防护下,他们必须坚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所有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都需要被严格遵守,不容有失。进入隔离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穿上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上手套和工作帽。他们需要在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同时注重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和保护。
而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他们需要进入三级防护状态。这些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等。在这个防护级别,除了二级防护的措施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我们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严格遵循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这些医护人员是战疫中的无名英雄,他们冒着感染的风险,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的每一个小步,都是对病毒说“不”的坚定声音。我们必须向这些英勇的医护人员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感谢。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情早日过去,让这些英雄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