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神的故事及易理 趣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八卦符号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据《太上老君中经》所述,八卦天神从天上降临人间,作为太一神君的卫士,值宿九宫,并担任八方使者,负责定吉凶。这些八卦神在立春、春分、立夏等八节之日尤为显著。他们被赋予了特定的名字和称号,如乾神仲尼、伏羲,坎神大曾子等。
这些八卦神不仅具有神秘的意义,更与历史人物传说紧密相关。例如,“乾神”仲尼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字,而伏羲则是八卦的创立者,被誉为“卦父”。《太上老君中经》将这两者尊为乾神的形象符号,展现其多重化的特点。再如,“坎神”与“震神”分别被赋予“大曾子”与“小曾子”的字,他们是春秋时代孔子门下的弟子曾点与曾参父子。由于他们在儒家思想中的贡献,被后人尊崇并区分开来。
《太上老君中经》还提到了其他几位八卦神,如巽神大夏侯、离神文昌等,尽管他们来历不同,但都因与经学科举的紧密联系而备受尊崇。例如,“大夏侯”夏侯胜是西汉著名的今文《尚书》学者,而“文昌”则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也是学问、科举的守护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八卦神的形象逐渐与民间传说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特征。如梓潼神在唐宋时期因能预知科举命运而深受士人崇信,甚至被封为“济顺王”。这些八卦神不仅是道教神仙谱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人生追求的重要象征。
文章生动描绘了这些八卦神的形象与故事,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八卦神,感受其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形象,以及他们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道教神仙文化的盛宴。詹石窗教授,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执教,哲学博士,深谙道门文化。他所的领域里,有一个引人瞩目的主题八卦神。这些神秘的神形象多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传,士大夫经过梓潼庙时,若遇风雨,便称之为“得风送雨”,预示着未来有望登上“宰相”的高位。而进士若在此风雨中历练,更有可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荣登状元之位。令人称奇的是,据说王安石幼时过梓潼神庙时遭遇风雨大作,后来果真成为丞相,这样的故事为这些神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道门中人对这些神有深入的,他们为梓潼帝著书立传,讲述其“身世”与“神迹”。其中,《清河内传》一书以“转世”的手法,详细叙述了梓潼帝君的种种神奇经历。这部书中描述梓潼帝君本是吴会间人,在周朝初年便已降生,历经七十三次变化,始终保持士大夫的身份。到了西晋时期,他再度降生,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禀赋与德行。他的生活充满神奇,人们常常目睹他的身体发光,感到惊异,纷纷祈求神保佑,灵验频频。最终,他成仙升天,被尊为“文昌”。
除了梓潼帝,还有兑神、坤神等其他八卦神。对于兑神,《太上老君中经》称其为“字一世”或“八世”。其神明的原型与京房易学的“八宫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房将《易经》的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宫统辖八卦,依据卦爻的变化确定一世、二世等。“兑神”的字“一世”或许就是从京房的八宫卦演变而来。
至于坤神,其字为“杨翟”,其号为女娲。女娲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女英雄,炼五色石补天,斩鳌足支撑四方,杀黑龙救济冀州,积累芦灰止水,她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颂。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女中豪杰,女娲被当作“坤神”,从阴阳性质的归属来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以上的考察可以看出,《太上老君中经》所描绘的八卦神的形象原型相当复杂。这些神不仅包含了儒家的代表人物,也融合了星宿信仰与神话传说人物。虽然原本属于不同的系统,但经过道门中人的整合,它们都被道教化了,成为八卦神的符号形象变体。这些神的故事与形象,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想象,也反映了道门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