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肉类体内的可怕毒素
肉类的丰富动物蛋白质赋予其独特的营养魅力,历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角色。随着健康饮食的倡导,选择素食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追捧,人们更倾向于清淡的饮食。
西方人的高大身材和强壮体魄,常常被认为是他们摄入大量肉类的结果,从小便摄入了丰富的动物蛋白。当我们观察年轻一代,尽管他们享受着美食,摄入丰富的肉类,但身体却并不一定能体现出力量的增长。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并未能提供充足的肉类营养。在这种观念下,肉类的摄入被视为营养改善的关键。快餐广告中不断强调肉类的美味与欢乐,牛肉、鸡腿等令人垂涎欲滴,仿佛吃肉就能让人回味无穷。
国际营养专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加拿大营养师伯沃什就持谨慎态度,他认为肉类虽好,但过分摄入可能带来健康问题,少吃为妙。
许多人在饮食习惯上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营养观念。尽管时代在进步,但许多人对健康的认知却没有同步提升。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在孕育着疾病的种子。
以日本为例,一份关于男孩女孩的调查研究报告发现,日本女孩受到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初潮时间越来越早。这种现象与美国的同龄女孩相似。过去一百年间,美国女孩的初潮年龄从17.5岁逐渐降至10.5岁。与此相对照,亚洲和非洲女孩的初潮大多在青春期晚期。初潮的早晚差异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肉类中富含的脂肪和性激素导致女孩身体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这是诱发的重要原因。美国是乳腺癌发病大国,在女性癌症患者人数和死亡率中名列前茅。
采用西方饮食习惯的日本人,罹患心脏疾病的比例几乎与美国人持平。观察亚洲男性,肥胖人群在西风东渐后逐渐增多。美式食物中肉多、脂肪和胆固醇丰富,这些物质附着在肉食者的血管壁上,使血管内部越来越狭窄,能通过的血液量减少,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肉类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动物在被杀前后的痛苦会产生应激反应,其产生的毒素遍布全身。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硝盐发色剂和其他防腐剂虽然能让肉类保持鲜红色并防止变质,但它们也可能导致癌症。肉中富集了化学添加物,如DDT等杀虫剂,它们会留在动物脂肪内。当人们吃肉时,这些有害物质就进入了体内,作为食物链末端的人类就变成了这些浓缩化学物质的吸收者。
为了促进动物的成长、增重、改进肉的色泽,动物们往往被喂食、注射各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尽管美国医学界对此有所了解,但食品业作为美国最大宗的商业,快餐业几乎占据了整个食品业的需求。食品商更关心自己的利润而非大众健康。
在享受肉类带来的美味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平衡的饮食结构才是我们追求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