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舱志愿者阳性康复后发声
新闻晨报报道,春天的上海见证了陈峰从一个外地赴沪的志愿者到新冠阳性患者的转变。今年春天,陈峰响应派遣前往上海方舱医院做志愿者,却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但现已治愈。这段经历似乎成了他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曾几何时,陈峰辗转于浦东和松江两区寻找工作机会,无论是在微信兼职群还是招聘现场,许多企业似乎对他的过去经历心有余悸,纷纷拒绝招录曾经阳性的求职者。就连住宿时,一些小旅馆也会因其过去的阳性记录而拒绝其入住。于是,陈峰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从虹桥火车站到临港公园,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陈峰的经历并非个案。他的朋友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刘硕曾在方舱医院治疗期间复阳两次,出院后又在隔离酒店度过了漫长的隔离期。当他走出隔离酒店时,面对求职市场,他同样遭遇了歧视和排斥。这群曾经的志愿者们不禁要问:“阳过的我们找工作为何这么难?”
陈峰曾试图通过微信和招聘现场寻找工作机会,然而那些招聘要求中的“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让他倍感绝望。当他遇到招工者询问他的过往经历时,他选择了隐瞒真相,却仍然无法摆脱歧视和排斥。
这群曾经的志愿者们的故事让人深感痛心。他们为了抗疫付出了努力,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当他们试图回归正常生活时,却遭遇了歧视和排斥。这样的遭遇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这些曾经的抗疫英雄?让他们在求职路上不再遭受歧视和排斥?刘硕和曾鸣,两位曾经的抗疫战士,如今面临着求职的困境。他们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寻找工作的身影,却频繁在招聘广告中看到“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的冰冷字眼。刘硕暂时不打算回老家,选择在上海租房子暂住。他找到了一些之前的朋友询问租房的事宜,朋友向他推荐了浦东康桥的房源。其中一个小单间虽然只有不到10平米,每月租金却需要800块。尽管朋友们嘱咐他不要透露某些信息,但他觉得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自己曾是抗疫英雄,无需隐瞒。于是,他如实告诉房东自己的情况。房东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硕。
目前对刘硕来说,尽快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由于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无法胜任工厂夜班的高强度工作,他打算尝试送外卖或快递。他最理想的工作还是消杀工作,之前也考取过相关证书。这段时间,他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从方舱出来的也敢来这里应聘?”这样的话。
同样遭遇求职困境的还有来自山西忻州的曾鸣。他在苏州和上海求职过程中屡次碰壁,一些电子厂要求查验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他在网上寻找工作机会,也去过松江车墩的劳务公司,同样受到了严格的核酸检查要求。半个月过去了,曾鸣依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只能和陈峰一起随便找个空地打地铺,生活拮据。
记者走访了上海浦东的部分劳务中介,发现许多公司都明确表示“不要阳过的”。在浦东秀沿路康新公路一带的劳务介绍所,记者试探性地询问了多家快递公司,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有阳的话不行”。当记者表示曾在4月份因新冠阳性入住过方舱时,一些中介表示某些工厂可能会有通融的空间。
在川周公路上的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记者了解到一些电子厂对曾经阳性的人存在排斥现象,但也有工厂表示可以接受。这让求职者感到困惑和无奈。达丰电脑有限公司的招工告示上有明确的防疫要求,但同时也给曾经阳性的人一些机会。富驰高科有限公司则明确写出“之前阳过或方舱志愿者暂不接收”。这种差异让求职者感到焦虑和无助。一些中介表示可以通融,但最终决定权在工厂手中。这让许多曾经的阳性患者感到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在当前的招聘市场中,对于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态度呈现了一种微妙的态势。记者深入了解了多家企业和劳务中介的实际情况后,发现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排斥阳性康复者,而这种现象并非个案。
在一条繁忙的道路上,聚集了许多劳务中介,这里是上海的大型劳务市场。当记者询问招聘信息时,许多中介明确表示,一些工厂并不接受曾经阳性的求职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许久,但阳性记录似乎仍然成为求职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XX职介川周公路店”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详细的招工信息表,其中不乏一些明确拒绝阳性康复者的招聘信息。就连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保安招聘也明确标注了不接收复原的阳性人员,以及其他一些限制条件。
在与多家企业和劳务中介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排斥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一些企业可能出于对员工健康的担忧,担心复阳等情况,因此选择不招收阳性康复者。一些劳务中介也表示,这是企业方的要求,他们只是传达而已。
也有一些企业和劳务中介表示对阳性康复者的开放态度。一名中介小哥表示,虽然有些企业会有这样的要求,但也有企业会接纳阳性康复者。他安慰我们,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会接受这些曾经的阳性康复者。
当我们致电一些企业求证时,反应各不相同。上海迪士尼方面暂时未予回复,而大金空调则表示对此并不清楚,并开展相关调查。最终,大金空调通过邮件明确表示,他们的官方招聘要求中从未包含不招收阳性康复人员的条件。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则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思考,阳性康复者在求职过程中是否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是否应该被平等对待?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和观念?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企业能够摒弃偏见,给予所有求职者公平的机会。我们也呼吁社会大众理性看待新冠阳性康复者,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