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尝鲜需注意取费有毒蘑菇或者无毒蘑菇
生活百科 2025-04-11 21:58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云南,这片神奇的大地,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了一批批肥美的菌类。“云南蘑菇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这正是云南雨季菌类生长繁盛的真实写照。尽管这里有着众多美味的食用菌,却也隐藏着不少毒菌,每年都有因误食菌类而中毒的事件发生。为此,中科院的专家们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引导我们如何区分可食用的“八担柴”菌和有毒的“小白菌”。
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八担柴”。这种被人们广泛采集食用的野生菌类,实际上包含了多个物种。其中,裂褶菌和侧耳是人们最常采集的对象,它们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云南餐桌上的佳肴。
近期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被当地人民称为“小白菌”、“鸡冠菌”、“指甲菌”或“蝴蝶菌”的毒菌。这种毒菌与可食用的裂褶菌和侧耳在外观上极为相似,稍不注意就会被误食。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中部及西北部海拔1700至3000米的树林中,含有非蛋白质氨基酸等毒素成分。误食这种毒菌后,轻则出现头晕、恶心、出虚汗、心跳加速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死亡。据记载,这种“小白菌”在过去的30年间,已经导致云南余人猝死。
那么,如何区分毒沟褶菌和可食用的“八担柴”呢?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辨别方法。毒沟褶菌质地柔韧有弹性,但菌肉较薄,不易破碎,菌褶较低。而侧耳则个体肉厚,容易破碎,菌褶较高。裂褶菌也是韧有弹性,但其上表面有茸毛,菌褶纵裂。我们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仔细辨别,不要误食毒菌。
在此,专家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类。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食时,更要注重安全。只有正确识别并食用安全的菌类,才能真正享受到云南的美食文化。
上一篇:睡眠时间安排与女性排毒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