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漏性掉发 因气血热盛皮脂腺旺盛

生活百科 2025-04-14 18:28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夏天,热浪滚滚,汗腺和毛孔都在忙碌地工作,而头皮毛囊油脂的分泌也随之增多。当这些油脂未能得到充分的排出,毛囊就会遭受阻塞,进而引发常见的脂漏性掉发问题。对此,台湾中医临床医学会的理事陈晓钧表示,这是夏天的常态。

夏天,天气热,毛孔里的皮脂腺活跃得如同盛夏的蝉鸣。人们容易流汗,当毛囊内的油脂分泌过多,而皮肤毛孔又因为清洁不足而阻塞时,毛囊就会萎缩,导致断发、掉发。尤其对于那些皮脂腺分泌旺盛但又不常清洁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在中医的视野中,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患者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陈晓钧认为,大多数患者的体质属于气血热盛,这种状况会导致头皮表面出油并伴随瘙痒。脂漏性皮肤问题在中医眼中是一种慢性、表浅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症状表现为黄红色斑丘或斑片,边缘清晰,表面覆盖油腻的鳞屑,脱屑显著,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或脱壳,甚至可能引发继发性感染。

陈晓钧指出,部分患者的皮脂腺分泌过多,会导致毛囊血管供血障碍,从而使得头发变得细软,容易折断和脱落。这种情况在中医中被称为“油风”,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气血热盛、肝热血瘀、肝热脾湿以及风热之邪的外袭。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治疗的方向主要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风为原则。通过内服清热凉血药、湿热的中药,以及穴道治疗来帮助调气血、清热祛风止痒。陈晓钧强调,中医的理念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改善血液循环是首要任务。

对于患者,如果属于久病必瘀、有“血瘀”现象,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并加入清热凉血药。对于“湿盛于热者”,则需要湿,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或消风散。而“热多于湿者”,则需要清热,可用麻杏甘石汤。

中医还强调穴道治疗的重要性。皮肤痒可以取百虫窠(血海上一寸)为常用穴。血海、太冲、曲池、合谷、风池、百会、三阴交等穴位也具有清血利湿、疏泄脾经湿热、行血活血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其中,曲池穴可搭配血海穴,表里双清,帮助风止痒。

夏天虽然热情洋溢,但也给头皮带来了一些小困扰。只要我们了解身体的需要,适当地清洁和保养,就能让头皮健康有光彩。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或者帮助,请与您的朋友共享,一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