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门票多少钱(山陕会馆现在免费吗)
湖北襄阳的山陕会馆及其历史背景
文/江南久久 图/手绘/简白
会馆,这一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的组织团体,在明清时期尤为兴盛。襄阳,这座拥有近三千年建城史的古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商贸往来频繁,会馆在此应运而生,并得以迅猛发展。
据地方相关碑文史料记载,襄阳会馆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鄂、川、豫、赣等多个行商与行帮,在繁华的商贸区逐渐兴建了二十余座各具特色的会馆。因时代变迁、战争影响、天灾人祸,现今大多数会馆已不复存在。但幸运的是,在多方努力下,襄阳仍保留了几座保存相对完好的会馆。
在这其中,山陕会馆尤为引人注目。它位于皮坊街1号(现为市二中校址),于1955年经历一次拆改,但在2004年得以重新修缮。这座规模宏伟、设计精良的会馆,由秦晋商人共同兴建,见证了襄阳的商业繁荣与历史变迁。
我先生,作为襄阳二中八O级初中毕业生,曾在山陕会馆所在的校园度过他的初中生活。他告诉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会馆因其日渐衰败的声势而被有效利用,创办了“樊城之一中心国民小学”,开启了它作为教育场所的历史使命。从那时起,山陕会馆便与学堂和师生结下了跨越世纪的缘分。
除山陕会馆外,襄阳还保留着抚州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等多座会馆。一些会馆如江苏会馆、中州会馆等,虽已不复存在,但它们的名字和历史仍在人们口中传颂。
这些会馆的兴衰史,不仅是襄阳商业和文化的见证,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它们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它们的历史与故事。在襄阳二中的校园深处,巍峨耸立的山陕会馆见证了该校近百年的辉煌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风雨洗礼,这座会馆因其独特的地位和教育环境的融合,幸运地逃脱了多次劫难,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至今。
这座始建于康熙39年的山陕会馆,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史料价值。在1983年和2002年,它先后被襄阳市和湖北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展现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位于樊城三条繁华街巷交汇处的会馆,如今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环绕。尽管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山陕会馆依然保持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会馆的屋顶、照壁上大量使用了琉璃,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霸气侧漏的姿态。
当我们来到会馆时,发现学校大门正在维修之中。维修工人贾师傅是经验丰富的古建筑修复专家,他带领队伍负责会馆的修复工作。贾师傅热情介绍了会馆的历史和现状,并带领我们参观了会馆的各个部分。
会馆的门额上写着“襄樊二中”,门前堆满了建筑材料,贾师傅的工匠们正在紧张地施工。虽然琉璃彩壁上的龙凤图案有些残损,但依旧色彩斑斓,熠熠生辉。影壁前的一对青石蹲狮,形态生动活泼。牌楼内,前部是一座飞檐戏楼,顶部覆盖着琉璃瓦片,光彩夺目。虽然门罩的面貌已经模糊不清,但依旧可以感受到其古朴的气息。
会馆还保留了作为同乡敬神祈福所的戏楼和神庙,四大功能“祀神、合乐、义举、公约”基本齐备。现存影壁、钟鼓楼、拜殿上的琉璃瓦片逾百年仍然精美锃亮,令人陶醉。气宇轩昂的前殿两侧,钟楼与鼓楼筑于高台之上,展现着严谨的工艺和沉稳睿智的技艺。梁枋之上的彩绘壁画则尽显鲜艳的人物和花鸟图案,清新自然,高雅别致。
我们沿着石阶进入拜殿,穿过雕花镂空的木门,欣赏着中式窗格的古典雅致和传统浮雕的生动传神。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木雕作品被灰尘和污垢覆盖,被随意乱涂乱画,令人痛心。我们感叹着这些绝美的艺术品被置于风雨中任意侵蚀,沉香四溢,却无人呵护。
我们欣赏着会馆琉璃、石雕和木雕的精湛工艺,一边感叹着遗憾,一边走进拜殿后面的天井。阳光从天井照进来,风吹过墙外的香樟和金桂,吹过屋顶上的瓦松,传来火车的轰鸣声和市井的喧闹声。这一刻,这里的静谧仿佛让我们忘记了尘世的喧嚣。
在拜殿与正殿之间的南北山墙上,立着或嵌入着12块造型大方的碑刻,记录着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以及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这些碑刻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我们走进正殿即庑殿,这是房屋建筑中等级更高的建筑形式。供奉关公神象的殿宇曾经矗立在这里,虽然如今已经无法见到那些精美的塑像,但修复后的宽敞殿堂依然令人敬仰。檐柱的阴四角方石柱和琉璃覆顶的硬山顶式建筑真正体现了其高大上的存在。
山陕会馆不仅是襄阳二中校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一份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