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卵桶年捕25万颗蚊卵 防登革热新利器
《诱卵桶:防登革热的新锐武器,捕蚊效果显著》
高雄市今年冬天创下了36年来的最高温度,加之登革热快筛阳性疑似个案的出现,防堵登革热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国家卫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针对这一挑战,积极研发新型防蚊利器诱卵桶。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成功诱捕超过25万颗蚊卵,展现了其在防控登革热方面的巨大潜力。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而病媒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为了有效控制病媒蚊的族群数量,国家卫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采用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容器减量运动、定期环境清理、卫生教育宣传、蚊虫密度监测以及化学防治等。在此基础上,中心还研发了一种新型诱杀桶,成为降低埃及斑蚊与白线斑蚊族群数量的有效工具。
这种大型诱杀桶具有无需耗能、低成本(包括一年耗材费用低于1500元)、无需频繁管理和维护的优点。其蓄水量是小型的三十倍,能够发挥更佳的诱蚊效果。由于不需要经常补充诱引物,管理人力得以大幅降低。桶内的黏胶设备搭配防治药剂,不仅能够吸引病媒蚊产卵,还能有效消灭环境中的病媒蚊。这一方法适合在社区长期设置,以防治病媒斑蚊。
除了在户外布设的大型诱杀桶,居家室内防蚊同样重要。蚊媒病中心调查发现,台湾室内病媒蚊主要分布在卫浴、厨房和客厅等区域。为此,中心在台南市北区与南区推行了“室内诱杀桶计划”,推出适合室内使用的小型诱杀桶,让民众能够自主管理,了解自家病媒蚊的活动情况,并加强防治观念。
台南市南区田寮里曾在登革热大流行时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在该里的支持下,蚊媒病中心在此试行诱卵桶监测和室内外诱杀桶计划。经过监测分析,病媒蚊数量确实因室内诱杀桶的使用而降低。自推行该计划以来,田寮里两年内未出现本土登革热疫情。
国家卫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呼吁,民众与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病媒蚊,以有效降低登革热的流行影响。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守护社区的健康与安全。
由网友‘缺新欢厌旧爱’投递本站,若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另请注意,文章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