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营销短信泛滥需从严惩处违规者
随着“618”年中商业营销活动的脚步日益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展开激烈的营销大战。在这场狂欢中,一些电商平台违规发送营销短信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未经用户同意的营销短信,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骚扰,打破了人们的平静生活。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为此于2021年6月11日召开行政指导会,对电商平台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警示。会议上,相关企业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垃圾信息治理的相关要求,全面自查自纠,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用户服务。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和网民来说,营销短信的泛滥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在网络购物盛行的今天,大型促销活动前夕,人们的手机屏幕总是被各种促销短信所淹没。
很多人并不需要这些所谓的营销短信,他们只是在某个网店购买了一次商品,或者只是浏览了某个网店,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开始接收大量的促销短信。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电商平台在收集消费者信息时,并未充分核实用户的真实意愿,而是采取“默认”用户同意的方式,擅自发送商业营销短信。
商家在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或收集购物信息时,往往没有以显著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信息的用途以及是否会发送推销信息。甚至在消费者只是简单关注某商品或店铺后,就会不断收到推销短信。这种行为明显是在故意规避法律,因为消费者填写收货地址或关注店铺,并不代表他们同意接收相关推销信息。
针对这一问题,《民法典》和《广告法》均有明确规定,任何人未经同意不得向他人发送广告或推销信息。对于违规的商家,监管部门可以处以罚款。
要想有效遏制营销短信的泛滥,除了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外,还应严格规范商家的行为。商家在获取消费者信息时,应明确、显著地告知、提示,并提供便捷的取消或屏蔽方式。电商平台不得采取诱导或隐藏的方式骗取消费者的同意。
对于那些依然坚持发送营销短信的商家,应该将其定性为骚扰信息并进行惩戒。可以由官方或第三方平台提供电话标记服务,对骚扰电话进行黑名单限制。赋予消费者索赔权,让违规者承担恶意骚扰他人的法律后果。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终结这场狂轰滥炸的营销短信大战,让人们在互联网的便利中,享受生活的安宁。(史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