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养小儿营养不良的方法
儿童营养不良,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差、面色焦黄、体重减轻、消瘦等。轻度营养不良可能对孩子的早期身高影响不大,但长期或重度的营养不良则会对孩子的身高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一问题,中医提供了多种调养方法。
对于家庭而言,预防小儿疳症是重中之重。疳症大多源于喂养不当或挑食、偏食。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健康检测:定期检查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偏离正常轨道的发育状况。
2.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是首选,尤其是针对早产和低体重儿。无法母乳喂养的,应选择牛奶及乳制品,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不应仅依赖淀粉类食物,必须确保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摄入。添加辅食时,要确保维生素、矿物质和热能的补充。
3. 防治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类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和腹泻等。保证孩子的肠胃功能正常,腹泻时不宜过分禁食或减食,应在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和偏食。多带孩子外出,接触自然,多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疳症的形成多与父母的喂养方式及孩子自身的饮食习惯有关。喂养不当,包括过度和不足,都可能引发疳症。不当的喂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食积内停,形成疳症。母乳喂养不足或辅食添加不当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除此之外,断奶后未及时增加辅食、某些生理缺陷、急性传染病等也可能引发疳症。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家庭自我治疗也是帮助孩子快速康复的重要方式。这里介绍一些中医疗法:
1. 饮食治疗:如石榴皮汤、参芪鸽肉汤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2. 推拿疗法:捏脊法是一种有效的推拿疗法。在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捏提肌肤,有助于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除了以上措施,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适当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哺乳应定时定量,饮食应丰富多样,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干稀搭配,遵循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营养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确保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