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生活百科 2025-04-17 21:53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指的是因骨量逐渐减少和骨骼微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的骨骼脆弱性增加,使骨折风险增高的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强调了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的增加。

人类骨骼中的骨量自出生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大约在三十五岁左右达到巅峰状态,之后开始逐年减少。当骨量严重流失,骨骼会变得疏松、脆弱,容易骨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疏松。除了人体骨骼自身的代谢因素,饮食不均衡、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特别是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

在骨质疏松的症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这种疼痛没有关节红肿、积液等明显症状,四肢关节活动也正常。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负重活动量以及气候、温度的变化有关。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但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的酸痛和乏力。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诊断和治疗。

在西医方面,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许多种。常用的有激素补充疗法、阿伦磷酸盐、降钙素等。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长期使用并且价格昂贵。某些药物还可能有不良反应。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在于肾虚和脾虚。针对这些病因,中医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调肝的治疗法则。患者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或经久不衰的中药效方。针灸、推拿、理疗和中药熏洗外敷等方法也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的方法,都无法使已经疏松的骨骼恢复正常骨量,已被压缩的脊柱椎体也无法恢复原状。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中年以后,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适当补充钙剂,增加户外活动和日照时间,加强体育锻炼,以减缓骨量丢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避免烟酒过度和熬夜等,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充足的阳光、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是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三要素。我们需要重视并实践这些预防措施,以保持骨骼健康。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