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研发造影剂 可区分老化或帕金森病
在帕金森病的诊断新利器方面,长庚医院的研究团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造影剂,能够透过影像技术量化一种名为“囊泡转运体”(VMAT2)的关键神经结构。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早期识别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在长庚分子影像中心主任阎紫宸的引领下,该新型造影剂被用于追踪并精确描绘囊泡转运体的数量与位置。这种造影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影像上区分帕金森病和正常老化,而且其高效的成像技术有望解决当前诊断帕金森病时面临的难题。
长庚医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清松表示,过去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大多依赖于患者出现的症状。而典型的症状出现时,疾病可能已经进展到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帕金森病是由于中脑黑质细胞凋亡导致的,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准确评估多巴胺系统功能的诊断工具至关重要。
长庚团队研发的新型造影剂AV-133正子影像,正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追踪并描绘囊泡转运体的数量与位置。AV-133的正子扫描影像中,红色表示造影剂聚集愈多,代表多巴胺功能较好。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则会呈现出尾核与被壳缺损的影像特征。这使得医生能够在症状出现前,就识别出潜在的帕金森病风险。
陆清松医师强调,这种新型的造影摄影技术不仅影像品质高,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其辐射量大约相当于一次胸腔电脑断层的辐射量,因此有望在未来成为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利器。
长庚医院动作障碍科主任陈柔贤指出,帕金森病患者在动作迟缓的症状出现前,通常会出现一些非动作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嗅觉丧失或异常、梦魇、梦游、情绪忧郁等。通过AV-133的正子扫描,医生可以进一步鉴别这些症状是否由帕金森病引起。
对于那些影像异常且有症状的患者,虽然无法改善病程进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品质。而对于那些影像有异常但还没有症状的患者,这意味着他们的脑部已有退化的病灶,未来很可能发展为帕金森病,因此应密切追踪。
目前,长庚团队正在进行第二期的临床试验。经医诊评估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都可以接受这项诊断检查。有严重心律不整、中风、幽闭恐惧症以及孕妇、儿童等特定群体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这一研究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