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遭集体诉讼
如涵控股(RUHN)在2019年因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而在美国遭到了来自多家律师事务所的集体诉讼。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主要争议点及其进展的详细阐述。
一、诉讼背景:
自2019年10月起,包括Kaplan Fox & Kilsheimer LLP、Bernstein Liebhard LLP等超过十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投资者发起了针对如涵的集体诉讼。这些诉讼主要指控如涵在首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涉及规模庞大。与此如涵控股在IPO时的股价为每股12.5美元,但在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这也成为了引发诉讼的重要原因。
二、核心指控:
集体诉讼主要集中在这四个方面:业务数据的不稳定性,例如如涵IPO时的网店数量较之前披露的数量大幅减少近40%,全服务类网红数量也大幅下降,自营业务部门的净营收环比下降46%。关于招股书中的误导性陈述,如涵未如实披露业务模式调整对核心数据的影响,以及对于“网红电商”前景的乐观描述被投资者认为缺乏合理依据。
三、如涵的回应:
如涵官方声明坚持称招股书内容合法合规,并强调此次诉讼并未对公司的日常运营产生影响。对于网红数量的减少,如涵解释称这是因为在主动升级业务模式,即从自营转向平台化运营的结果,而非经营恶化所致。
四、后续影响:
在2019年,共有17家中概股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如涵事件被视为当时中概股信任危机的典型案例之一。此次事件也警示所有赴美上市的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信息的披露工作,特别是当业务模式发生变更时,需要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以免误导投资者并引发法律风险。此次诉讼对于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提醒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必须注重合规运营和风险管理。这也提醒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除了关注企业的业绩和前景,还需要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