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金额怎么计算
外贸企业(免退税方式)及其退税策略
一、基本公式介绍
外贸企业在免退税方式下的退税计算,其公式核心在于:应退税额 = 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 × 出口货物退税率。这个公式中的计税依据,通常来源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简单计算示例告诉我们,若采购不含税金额达到100万元,且退税率是13%,那么退税额便一目了然:100万 × 13% = 13万元。
二、含税价的换算秘技
当您收到的增值税发票是含税价时,则需要先进行价税分离。这里的技巧是:退税额 = (增值税发票金额 ÷ 1.17)× 退税率。以含税价100万元、退税率仍为13%为例,退税额的计算便是:100万 ÷ 1.17 × 13% ≈ 11.11万元。掌握这一技巧,您将能更准确地计算退税额。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方式)的退税策略解读
对于内资企业及新外商投资企业而言,他们采用的是免抵退税方式。我们要了解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以及增值税率与退税率的差值来计算的。接下来,应退税额则是根据“免、抵、退”的计算结果,优先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剩余部分则予以退税。
特殊贸易方式下的退税策略
进料加工复出口和委托加工出口是两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对于进料加工复出口,我们需要扣除进口料件抵减额,计算公式为:应退税额 = 计税依据 × 退税率 - 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而抵减额则是根据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以及增值税率与退税率的差值来确定的。对于委托加工出口,退税额则是原材料金额 × 退税率 + 加工费 × 14%。掌握这些特殊贸易方式的退税策略,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税务规划。
四、其他注意事项提醒
在计算退税时,汇率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按照财务制度确定的外汇牌价来确定,并且年度内不得变更。当实际收入与报关单金额出现不一致时,税务机关会以金额大者作为计税依据。这些注意事项不容小觑,有助于外贸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无论是外贸企业还是生产企业,在免退税方式下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希望的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退税机制,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税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