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马耳九仙山

生活百科 2025-04-28 05:01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苏轼的《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是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创作的一首词,展现了他那豁达胸襟与深沉的自然情感。下面,我将为你讲述这首词的背后故事与深意。

原词全文如下: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正值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自请外放至密州任知州之时。尽管仕途不顺,他仍寄情于山水之间,常常登上超然台以解忧抒怀。词中所提及的“马耳山”与“九仙山”均为密州附近的名山,苏轼借这两座山表达了他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让我们逐句赏析这首词:

开篇“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苏轼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这句词既指密州的高台,也暗含了苏轼追求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苏轼由白日的美景转向月夜的静谧,祈愿美好时光永驻。“云雨散”也隐喻了人生聚散无常,暗示了应珍惜当下的思想。

下阕中,“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苏轼以动衬静,通过描绘鸥鹭的静栖与翩飞,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意境,反衬人世纷扰的凄凉。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苏轼由景入情,感叹人生的多变和世事的沧桑。但即便身处凄凉之中,他仍能以豁达的态度面对。

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山水,抒发了对自然的深情与对人生的哲思。词中既有豪放视野的展现,又有细腻温情的流露,体现了他“进退皆安”的处世智慧。即使在逆境中,他也能在平凡中发现诗意,坚守内心的洒脱与乐观。

这首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情怀。无论是遥望马耳九仙山的壮丽景色,还是城上高台的超脱之感,都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词中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词以其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成为苏轼豪放词风与哲理思考的典范之作。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