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七八十年代供销社商店(四十年前供销社曾卖过的49个生
忆往昔,供销社旧时光,物品虽旧却满载回忆
你是否也遇到过洗完衣服留下的白印子困扰?回想四十年前,供销社出售的49种日用品,都是经过岁月洗礼的旧物。说起供销社,仿佛时光倒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随着计划经济渐行渐远的时代。那个年代,物质虽然匮乏,但物品做工粗糙而实用,食品纯净无添加,市面上难觅假货。每一件事物都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尤其是边远大队的供销社,商品虽不多,却极大便利了当地人的生活。看到这些,仿佛穿越回童年时光。
那个年代,是我们青春的见证。物质虽然不多,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充实而美好。老一辈人谈起那时的回忆,总是津津乐道。那时的我们,第一次使用洗发水时,可能是用蜂花,随后是各种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品牌。而我,则使用的是茶枯饼煮水洗发,那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茶枯饼是我们家用过的茶叶残渣压制而成,每次使用都要掰成小块煮水洗发,如今再次使用,仿佛时光倒流。
那时的塑料凉鞋磨脚也是一道独特的记忆。铁扣子容易割伤脚,鞋跟塞满石头,塑料鞋面也可能开裂。我们曾用布包裹鞋带,用火钳或烧红的铁片修补裂缝。这些物品都是在六十年代制作,四十多年过去了,仍然历历在目。
回想童年时光,我们曾遭受虱子的侵扰。那时,梳子主要用于梳去虱子卵。我们称之为“挤”,头发上常出现小白点。初中时,我曾因头皮发痒而挠出两只正在打架的虱子。那时,我们还用手从鸡窝里拿鸡蛋,然后抓虱子。那些生动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
买不起香脂的我们,曾使用蛤蜊油。它的特点是难以拉开,不易被扣开。我们称之为蛤瓢。至今仍在疑惑,那些蛤喇壳是天然还是人造的?那个时代的护手霜比现在使用的其他护手霜更加滋润。友谊牌雪花膏曾是七彩的,给予我们肌肤滋润与呵护。
网兜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记忆。我记得小时候用它当饭盒,带着家里的榨菜蒸饭去学校。那时,我们还常用网兜从亲戚家拿东西,里面装着水果、麦精、糖水罐头等。拎着网兜感觉非常时尚。
很多同学在小时候都使用练习本和铅笔,必须等到用完才能买新的,没有浪费。我记得自己常用到一半就忍不住买了新的,但妈妈总会教育我要珍惜。我们家还有老虎手电筒,那时候更奢侈的就是手电筒,晚上用来给沟里的鱼拍照。这些都是80年代孩子的正常操作。
最常用的灯泡有两种,一种是2.5的,一种是3.8的。以前手电筒的灯泡容易烧坏,现在的手电筒灯泡更小、更亮、寿命更长。我小时候还用过张小泉的折叠剪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那时候的手工课上,拿着这种剪刀做纸模型非常厉害。
还有花手帕也是我们小时候的宝贝。开心好几天的新手帕上印着可爱的娃娃或婴儿图案。我们用手帕折成长方形、做成老鼠的形状,方便流鼻涕时抹掉。在农村,我们还会送手帕给熟悉的亲戚家的女儿作为礼物。如今这些手帕已经过时了,再也找不到了。除此之外还有蒸汽灯纱罩等物品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和时代的印记让我们怀念不已。在广袤的农村,婚丧嫁娶的蒸汽灯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夺目,令人难以忘怀。她的双眼仿佛被点亮,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时光倒流,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那时的牙膏皮,居然是锡做的!旧牙膏皮和塑料鞋,都可以换取甜蜜的糖果。记得有一次,一个成年人想要卖掉他的牙膏皮,而我拒绝为他完成这个交易。牙膏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物件。
花瓣塑料盒与打火机打火石相结合,这种奇妙的组合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时代的创造力与智慧。打火石在旧打火机里焕发出新的生机,点燃我们心中的火焰。
那时的我们称打火机的火焰为“自燃”,回忆起那些用当地汽油驱动的打火机,仿佛时间就定格在那一刻。这些物品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
铁皮保温瓶和竹制保温瓶是每个家庭的标配,它们如同时光的见证者,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变迁。从蜡纸火柴到木制火柴,再到现在的电子产品,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回忆。
家里的搪瓷缸、茶壶、还有那浓郁的茶叶香气,都让人陶醉。下地干活时,拎起保温瓶,放上茶叶,那一刻的惬意与满足无法言表。
小时候,大人们抽的品牌如大丰收、铁路桥等,虽然价格不一,但每一支都承载着独特的回忆。那时的货真价实,而现在却难以找回那份纯真。
国光口琴,那是我1989年购买的第一件乐器。尽管岁月流转,但它仍然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糖精、文具小刀、上海毛巾、手动推子……这些物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让人回味无穷。看到它们,仿佛就能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感受到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
酸梅粉、塑料娃娃、宝塔糖等物品,更是让人心生感慨。那些儿时的零食,虽然现在已经难以找到,但它们留下的味道却永远留在心中。
看到这些物品,不禁让人想起那个时代的我们,已经渐渐老去。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心中。回不去的时光,总是那么令人神往。
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快乐与温馨。那些老物件,虽然已经消失在生活中,但它们留下的回忆,却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穿梭时光的回廊,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即便如今身居繁华都市,那颗乡村的初心仍然温馨如初。
记忆中的土炕,承载了多少童年的欢乐。一回老家,与发小围坐在炕桌旁,一杯清酒,话叙旧情,打牌斗智,其乐融融。炕上的温暖,如同小时候的怀抱,岁月如梭,但回忆永驻心间。
那些童年的女孩子,对头绫子、头花和头发饰品情有独钟。那蝴蝶,是多少小女孩心中的梦啊!它像一扇开启的窗,让童年的美好时光随风飘逝。
谈起到布鞋,那钻子便是儿时的记忆。纳布鞋底或是上布鞋面,它总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那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尤为珍贵。
提及那花瓶,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红色的花瓶,是结婚时的喜悦,也是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曾不小心打破了一个,妈妈的呵护,让记忆变得更为深刻。
麦乳精,那是儿时的奢侈品。大人们泡水喝,我们却喜欢干吃,那种甜蜜的滋味至今仍历历在目。而那暖水暖脚的“水鳖”,更是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
12色红缨枪蜡笔,曾经的快乐时光就是在这色彩斑斓中度过。那泥摔炮、电光炮、大地红,每一次的响起都伴随着童年的欢笑。
喇叭裤是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那时的衣服,都是去供销社车缝社车缝的。看中的演员穿上喇叭裤,我们也曾满怀憧憬地做出自己的第一条喇叭裤。虽然后来这种风格不再流行,但那段时光却永远铭刻在心间。
那纯棉的被单,是我们家的宝贝。那时的床单真的非常结实,用了二三十年仍然完好如初。
这四十年来,供销社卖过的31种日用品,都是时代的印记。七十年代的供销社,是我们童年的记忆库,每一个物件都带有深深的回忆。我们怀念过去,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美好,而是因为那时我们都还年轻。看到这些物件,仿佛又回到了充满快乐的美好时光。多想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再次感受那无忧无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