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进一步查处网络圈群造谣行为
近年来,上海市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应对网络圈群造谣行为方面,已经构建了一套多维度、多层次的查处机制。
一、执法与专项整治并重
上海市针对网络谣言问题,依法追责与平台处置双管齐下。上海网信办联合公安等部门,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于那些散播谣言的造事者,不仅会在平台上被封停群组,而且还会面临刑事追责。比如,在2022年普陀区某小区发生的“接管居委会”谣言案中,造谣者就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在特殊时段,如“五一”期间,监管部门会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
除此之外,上海还结合“清朗浦江”系列行动,全年推进多项专项治理,如抵制网络暴力、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这些行动有效地清理了违法信息,处置了违规账号,形成了常态化高压态势,为上海的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典型案例警示社会
上海不仅重视法治建设,还注重通过典型案例警示社会。例如,2022年4月,多个微信群散布“暂停团购”的谣言,网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封停涉事群组,并追查造谣者,有效遏制了谣言的扩散。部分网民因在微信群、“朋友圈”妄议中央政策、传播不实信息而被追责,这充分表明了言论的边界和法律责任。网络游戏中“开盒”行为的处理也强调了网络行为的法律责任边界。
三、长效机制与社会共治
在应对网络谣言的问题上,上海不仅依靠法律手段,还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企业合规与行业引导方面,通过《提醒告诫函》等文件,要求经营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促销宣传,从源头上减少因商业竞争产生的谣言风险。行业协会也需引导合法经营,严禁组织串通涨价、操纵市场等破坏秩序的行为。在公众教育与技术防范方面,上海市委网信办通过主题日活动等形式,提升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高风险圈群,及时阻断谣言传播链。
上海市通过法律威慑、技术管控、公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压缩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努力维护一个清朗的网络生态。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上海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决心和力度,也展示了上海在构建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方面的积极和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