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这样吃竟会致癌
维生素,这一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虽不属于身体的任何组织,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人体自身难以生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来摄取。其中的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体内流失。在多种维生素中,人们对维生素C的需求最大。它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并清除体内的老化损坏物质。关于维生素C是否会导致癌症的争议一直存在。
维生素C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就能有益健康,但最近的研究却提出了一些新的疑问。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它可能会将人体内的天然脂肪酸分解成具有破坏作用的化合物。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现在,英国布莱顿大学的克拉格、佩维及其团队已经开始研究这些分解后的物质是否会对DNA产生不良影响。他们的实验方法十分独特:他们将人类DNA绑定在表层镀金的石英晶体上,然后通电使晶体振荡。他们将维生素C和某种脂肪酸放置在培养皿中两小时,再将剩余的物质覆盖在晶体表面。
实验结果显示,当维生素C含量达到每天2克时,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明显变慢。这表明有某种物质与DNA结合在了一起,导致了DNA的变化。克拉格表示,变化后的DNA在复制时可能会出现致命问题,这意味着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致癌。
这项研究仅仅测试了游离的DNA,对于细胞中的DNA是否受到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佩维指出,虽然每天摄入2克维生素C十分有害,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多少克的维生素C会损坏细胞中的DNA。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适当的摄入对身体有益。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可能会产生反效果。我们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避免过度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