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这种疹或是癌症前兆
带状疱疹与癌症之间的隐秘联系
近期,有研究者发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带状疱疹在年过五十的人群中发生,可能悄悄传递着癌症的预警信号。日本学者在广泛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带状疱疹患者中合并内脏癌肿的比例约为12.1%,而在51岁以上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8%。所合并的恶性肿瘤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居多,同时也不排除胃癌、肺癌、肠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等其他类型。尤其对于那些曾经患过带状疱疹并在中老年时期复发的个体,更应当提高警惕,因为这可能是身体癌症倾向的明显信号。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导致部分个体发生水痘。即使某些个体未表现出水痘症状,也可能已被隐性感染。这些病毒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等待身体抵抗力的降低。当个体因疲劳、衰老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会活跃起来,侵犯神经,引起疼痛和疱疹。有时,即使疱疹消失,疼痛仍会长时间持续,这是因为病毒导致的神经发炎和坏死,使神经功能受损,向大脑发送错误的警报。
多数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而肿瘤的发生也与免疫缺陷密切相关。带状疱疹的出现至少表明,此时个体的免疫力处于非常低下的状态,原本和平相处的肿瘤细胞可能趁此机会集结,进而发展成癌症。一旦患上带状疱疹,即使没有癌症的前兆,也应及时调整生活节奏,充分休息,关注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应对带状疱疹带来的疼痛呢?
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大多数疱疹会逐渐消退,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长期困扰患者。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初期,患者可以通过遵医嘱采用镇痛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或神经阻滞治疗来缓解疼痛。对于部分长期疼痛甚至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止痛。手术方法包括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和脊髓电刺激术。前者是一种神经毁损性手术,通过显微镜在脊髓上进行操作,安全有效。后者则是一种神经调制性手术,将神经刺激电极植入脊髓背侧,通过电刺激消除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微创、可逆、可调节等优点。
面对带状疱疹与癌症之间的隐秘联系,我们应保持警惕,注重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